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河出伏流
语出《淮南子·墬形训》“ 河 出 积石 ” 汉 高诱 注:“ 河 源出 崑崙 ,伏流地中方三千里, 禹 导而通之,故出 积石 。”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 周 室之势既微,其所餘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 河 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
《國語辭典》:不遗馀力(不遺餘力)  拼音:bù yí yú lì
毫不保留,竭尽全力。如:「校长对清寒同学的照顾不遗馀力,令人感动。」《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馀力。」
《國語辭典》:不可抗力  拼音:bù kě kàng lì
出于自然或人为,使人无法抵抗的强制力。如天灾、地变或战争等。
《國語辭典》:并驾齐驱(並駕齊驅)  拼音:bìng jià qí qū
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不分轩轾。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也作「方驾齐驱」、「齐趋并驾」、「齐驱并驾」、「齐驱并骤」。
《漢語大詞典》:超绝非凡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的或超过常人的。例如:他的品格超绝非凡…压倒了他交谈的对手。
《國語辭典》:财匮力绌(財匱力絀)  拼音:cái kuì lì chù
钱财匮乏,力量不足。《明史。卷二○二。赵炳然传》:「淅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國語辭典》:拔山扛鼎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形容力气强大。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后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过人。《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好徒,急偿夙债。」也作「拔山举鼎」、「扛鼎拔山」。
《漢語大詞典》:安弓
力量柔缓的弓。周礼·考工记·弓人:“骨直以立,忿执以奔,若是者为之安弓,安弓为之危矢。”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下文言弓安矢安而莫能速中且不深,是弓弱也……当是剽疾者为危,柔缓者为安。”
《漢語大詞典》:暗劲(暗勁)
谓暗中使出的力量。 夏红 《谁是那百分之十》:“她近来的工作很专注,好像有点在使暗劲。”
《國語辭典》:比权量力(比權量力)  拼音:bǐ quán liàng lì
比较双方的实力或情势。泛指权衡彼此的轻重、高下。《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汉。贾谊 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國語辭典》:搬兵  拼音:bān bīng
搬取救兵。后多比喻请求援助或调动力量。如:「他见情势不妙,立刻回去搬兵救急。」
《國語辭典》:爆发力(爆發力)  拼音:bào fā lì
瞬间突然产生的猛烈力量。如体育运动中,起跑、起跳、投掷或抽球时,猛然使出的力量。如:「由于他的肌肉爆发力强,所以在径赛中屡创佳绩。」
《國語辭典》:杯水车薪(杯水車薪)  拼音:bēi shuǐ jū xīn
以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起的火。语本《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比喻无济于事。《镜花缘》第一○回:「就是平日有些小小灵光,陡然大恶包身,就如杯水车薪一般,那里抵得住!」也作「杯水舆薪」。
《漢語大詞典》:保护伞(保護傘)
比喻保护某些人或某一势力范围,使其利益不受损害或不受干涉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在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第七次限制性会议上的发言》:“这种军事同盟的保护伞只能对和平事业带来坏处,而决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國語辭典》:殚智竭力(殫智竭力)  拼音:dān zhì jié lì
竭尽智识与精力。《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也作「竭智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