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汤五割(三湯五割)
见“ 三汤两割 ”。
《漢語大詞典》:三汤五割(三湯五割)
见“ 三汤两割 ”。
《漢語大詞典》:猛割丁
见“ 猛哥丁 ”。
《漢語大詞典》:猛哥丁
亦作“ 猛趷丁 ”。亦作“ 猛割丁 ”。 突然。《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只怕乍听的姐姐到了,唬一跳猛哥丁唬杀了,也是有的哩。”《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正説着叫我猛趷丁的走到跟前。”《醒世姻缘传》第六回:“ 计氏 望着那养娘,稠稠的唾沫猛割丁向脸上噦了一口。”
分類:突然
石割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种地狱中之第三。即众合地狱也。
(界名)八种地狱中之第三。即众合地狱也。
交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新旧之人相共交涉分割处理公私什物也。百丈清规入院条所谓:「询问契书什物,逐一点对交割」是也。
(杂语)新旧之人相共交涉分割处理公私什物也。百丈清规入院条所谓:「询问契书什物,逐一点对交割」是也。
割缕净
【佛学大辞典】
(杂名)比丘之三衣,必以青黑木兰之三坏色染之。然其衣料极为细软,不堪染色。且外无三衣之用者,故许割片端之缕而使用之,是曰割缕净。净者,与净肉,说净等之净同,谓无罪也。见行事钞中之三。
(杂名)比丘之三衣,必以青黑木兰之三坏色染之。然其衣料极为细软,不堪染色。且外无三衣之用者,故许割片端之缕而使用之,是曰割缕净。净者,与净肉,说净等之净同,谓无罪也。见行事钞中之三。
涂割
【佛学大辞典】
(譬喻)谓有恩人来涂香于我一手,有怨人来割取我一手,以譬恩怨之二缘。涅槃经三曰:「若有一人以刀害佛,复有一人持栴檀涂佛。佛于此二,若生等心云何?」止观十曰:「虽起慈悲,爱见悲耳。虽安涂割,乃生灭强忍。」
(譬喻)谓有恩人来涂香于我一手,有怨人来割取我一手,以譬恩怨之二缘。涅槃经三曰:「若有一人以刀害佛,复有一人持栴檀涂佛。佛于此二,若生等心云何?」止观十曰:「虽起慈悲,爱见悲耳。虽安涂割,乃生灭强忍。」
割爱
【俗语佛源】
在佛教中,「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贪、嗔、痴「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因此,《楞伽经》卷三指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爱实为生死轮回中的「惑因」。《大集经》卷三说:「离爱恚故,一切世间供养恭敬。」《大智度论》卷二八说:「断诸爱系,直趋涅槃。」佛教认为,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兴起真实、清净、无私的慈悲,去普渡一切众生。正如明·宋濂《报恩说》所说:「汝能割爱,即可破妄;汝能破妄,即是返真,直入菩提(觉悟)之路。」俗语用「割爱」指舍弃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今愿割爱相赠,见刀如见妾也。」又如郭沫若《我怎样写五幕史剧
在佛教中,「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贪、嗔、痴「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因此,《楞伽经》卷三指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爱实为生死轮回中的「惑因」。《大集经》卷三说:「离爱恚故,一切世间供养恭敬。」《大智度论》卷二八说:「断诸爱系,直趋涅槃。」佛教认为,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兴起真实、清净、无私的慈悲,去普渡一切众生。正如明·宋濂《报恩说》所说:「汝能割爱,即可破妄;汝能破妄,即是返真,直入菩提(觉悟)之路。」俗语用「割爱」指舍弃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今愿割爱相赠,见刀如见妾也。」又如郭沫若《我怎样写五幕史剧
永割亲爱
【三藏法数】
谓投佛出家,割绝父母亲爱之情,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福田,是为第三净德也。
谓投佛出家,割绝父母亲爱之情,一心精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福田,是为第三净德也。
刀割不死
【三藏法数】
谓薄拘罗被鱼吞之,其鱼亦遭捕入市,遇父买归,将剖鱼腹,拘罗尚活,告父安庠,无致伤儿,父既见子,喜抱而出,即无损伤也。
谓薄拘罗被鱼吞之,其鱼亦遭捕入市,遇父买归,将剖鱼腹,拘罗尚活,告父安庠,无致伤儿,父既见子,喜抱而出,即无损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