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底
(1).副词。现多作“到底”。犹言总要,总得。红楼梦第五十回:“ 薛寳釵 道:‘倒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説着便令众人拈鬮为序。”
(2).副词。犹言毕竟,终究。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私家财力,倒底不能持久。”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歧途》:“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倒底不大便当。”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 银凤 倒底是女孩人家,无论如何,早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珠一颗跟一颗滚下来。”
(3).副词。表示深究,犹言究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又顶着问道:‘倒底那个的原告?’” 茅盾 《锻炼》六:“他甚至想跑出大门去看看那怪人倒底走了没有。”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不过,抗战倒底哪一年结束呢?”
《國語辭典》:倒是  拼音:dào shì
却是。如:「他说的话或许不好听,倒是很有道理。」《红楼梦》第七九回:「倒是这唐突闺阁,万万使不得的。」《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倒是我多事,不该来惹这婆子口舌!」
《漢語大詞典》:直白
(1).直说;述说。 王朝闻 《创作、欣赏与认识》:“但是艺术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直白,观众在接受艺术教育的时候,也是以形象为对象而有所思维的。”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七章:“ 刘二柱 直白道:‘我哥哥妹妹的事,他都知情。’”
(2).副词。直截了当,坦率。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沙汀 《选灾》:“他并不怕他们知道他是逃出来的,只是脾味喜欢弄鬼,不肯直白地说。”
《漢語大詞典》:略且
副词。暂且。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一碗家常饭,何须苦挂牵?略且止饥寒。”
分類:副词暂且
《漢語大詞典》:状字(狀字)
即副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正名》:“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
分類:副词
《国语辞典》:限制词(限制词)  拼音:xiàn zhì cí
副词。用来限制动作或行为的程度、时间、空间等。也称为「副词」。
《國語辭典》:既而  拼音:jì ér
时间连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句头,表示上文所发生的情况或动作后不久。《论语。宪问》:「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
《國語辭典》:不定  拼音:bù dìng
1.非一定或绝对,表示不肯定或怀疑的语气。如:「明天不定会下雨。」、「爷爷明天不定来。」
2.不固定、不稳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此妇人奈其心不定,又和孙二争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3.不成,没有著落。《七国春秋平话。卷中》:「若讲和不定,你敢放我出寨去,使起兵来捉你?」
《國語辭典》:莫非  拼音:mò fēi
1.无不、都是。《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大内》:「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
2.难道。表示揣测的疑问词。《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文明小史》第四○回:「逢兄,你莫非遇见了什么邪魔?不然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发呆?」也作「莫是」。
《漢語大詞典》:抑亦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例如: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分類:副词推测
《國語辭典》:实在(實在)  拼音:shí zài
1.的确、真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只有他写的是实在年庚,五十岁。」《红楼梦》第三六回:「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著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
2.实际、其实。如:「名义上是大学生,实在只是个小学程度。」
3.四柱册的一项分项。参见「四柱册」条。
《國語辭典》:实在(實在)  拼音:shí zai
1.诚实、可靠。如:「他的为人很实在。」
2.实牢、坚固。如:「这张桌子做得实在。」
《國語辭典》:原来(原來)  拼音:yuán lái
1.刚开始时,本来。如:「这幢房子经整修后,比原来的模样好看多了。」
2.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三国演义》第九回:「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红楼梦》第一四回:「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
《國語辭典》:仅仅(僅僅)  拼音:jǐn jǐn
不多、只有。如:「仅仅一次」。也作「堇堇」、「廑廑」。
《漢語大詞典》:恐畏
(1).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犀首 战胜 威王 , 魏 罢弊,恐畏,果献 西河 以外。”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时年十五,被髮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恐畏欲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箭贯耳:“诣廷门谢罪则用箭贯耳,以示恐畏,非以意为之也。”
(2).犹恐怕。副词。表示估计或担心。《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夜黄》:“鸳鸯逐野鸭,恐畏不成双。” 唐 虞世南 《咏萤》:“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漢語大詞典》:连牵(連牽)
(1).接连不断;连续。晋书·五行志中:“ 苻坚 初,童謡云:‘ 阿坚 连牵三十年,后若欲败时,当在江湖边。’” 唐 李端 《晚秋旅舍寄苗员外》诗:“争途苦不前,贫病遂连牵。” 宋 苏舜钦 《祭舅氏文》:“始未踰月,舅以漕来,连牵巨艘,斾旌徘徊。” 沈从文 《新与旧》:“跑差的、收粪的,连牵不断从跳石上通过,终日不息。”
(2).方言。常和否定副词“勿”连用,置于动词之后,表示不行、不成。《海上花列传》第十八回:“耐説説末就説勿连牵哉!” 胡祖德 《沪谚外编·嘲烟鬼》:“可惜近来,烟价横贵,小本经纪,吃弗连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