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侯叔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76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字景仁。仁宗庆历间进士。神宗熙宁初行新法,被遣行诸路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为秘书丞,建言引汴灌田,诏以提举开封府界常平行之。又倡引汴水淤田,祥符、中牟之民被水患,都水监或以为非。熙宁三年权都水监丞,六年理提点刑狱资序。累官两浙常平使兼都水监,相地利,引樊山水灌田四十万顷。迁河北水陆转运、判都水监。
全宋文·卷一○四九
侯叔献(?——一○七六),字景仁,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庆历中举进士。熙宁初知安远县,迁秘书丞。二年,提举两浙路常平,寻徙开封府界提举常平。加太常博士,同京西巡辖斗门。三年,权都水监丞,为屯田员外郎。八年,改度支员外郎,迁工部郎中。九年三月以疾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食货七之一九、食货六五之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二四七、二六四、二七三,《韩南阳集》卷一七叔献制词,《万姓统谱》卷六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进士。历京西、河东转运使,迁右司谏。劾奏集贤校理陆经;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军,梁适不当除翰林学士,范仲淹既复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欧阳修皆以朋党斥逐,系小人忌恶正直之故。旋因与靖等相失,又论请加罪之。为靖、修所恶,时论以为奸邪。出知潭州,犒抚瑶人,籍以为民。又历知襄州,剖断疑狱,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
全宋文·卷四一五
刘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官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雍丘县。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历京西、河东转运使。迁右司谏,除三司盐铁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阁待制知潭州。历河中府,以左谏议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谏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贬,及仲淹执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毁仲淹等,时人以为奸邪。《宋史》卷三○四有传。
王宗望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99 【介绍】: 宋光州固始人,字磻叟。以荫入仕。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赏军,时万州军士旬余未获赏而谋乱,宗望急赴其地,先命给赏,后斩乱首。后为江淮发运使,开支氏渠,公私便利。官终集贤殿修撰、知郓州。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王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以荫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历仓部郎中、司农少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代吴安持为都水使者,导河东流,加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擢工部侍郎。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食货四七之三、方域一五之一八、方域一五之二一,《宋史新编》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4—1091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徙居孟州济源,字钦之。傅立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论事略无回隐。熙宁时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知许州、河阳、徐州,两年六移官。复坐事落职。哲宗嗣立,召除秘书少监兼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卒谥献简。
全宋诗
傅尧俞(一○二四~一○九一),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冠举进士,知新息县。仁宗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英宗时,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再迁右司谏、同知谏院。后除侍御史知杂事。神宗熙宁初,知和州、庐州。三年(一○七○),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两年之间凡六徙,困于道途。哲宗立,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元祐四年(一○八九)为御史中丞,迁吏部尚书、中书侍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谥献简。有《傅献简集》七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宋史》卷三四一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
傅尧俞(一○二四—— 一○九一),字钦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文,及登第,犹未冠。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再迁右司谏、同知谏院。治平三年,除侍御史知杂,坚辞,出知和州。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授兵部员外郎、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四年,除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七年,提举崇福宫。明年,坐罪落职。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二年,坐言张舜民事,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三年,复为吏部侍郎。四年,再为御史中丞,进吏部尚书兼侍读,拜中书侍郎。六年十一月卒,年六十八,谥献简。绍圣中,以元祐党人夺赠谥。著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宋史》卷三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通州静海人,字正臣。第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知太平州,上政论三十篇。入为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后历任地方州官,卒于京师。虽能任繁剧,然治家则凌乱无纪。
全宋诗
施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仁宗时进士(明万历《通州志》卷一)。通判滁州,迁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后历知州府。英宗治平元年,知越州,卒(《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九二
施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举进士高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官至礼部员外郎,加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曾为河北都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历知太平、华、沧、应天、延、澶、滑、杭、越等州。尝上《政论》三十篇,不传。《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令绰。曾公亮子。以荫知咸平县,民诣府诉雨伤麦,因亲赴田里,辨其虚实,得蠲赋。除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界镇县。时保甲法行,孝宽榜十七县,揭赏告捕煽惑者。累迁枢密都承旨。后以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徙郓州。复以吏部尚书召,道卒,年六十六。
全宋诗
曾孝宽(一○二五~一○九○),字令绰,一作公绰(《东都事略》卷六九本传),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荫知桐城、咸平二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五年,擢龙图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八年,进枢密直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同上书卷二七一)。元丰三年(一○八○),知河阳(同上书卷三○三)。历知陈、秦等州。六年为吏部尚书(同上书卷三三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颍昌府(同上书卷四○一)。五年,徙成德军(同上书卷四三八),召为吏部尚书,道卒(同上书卷四四六),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曾孝宽(一○二五—— 一○九○),字令绰,一字公绰,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子。以荫知桐城县。选知咸平县,有政绩。入知审官东院,判刑部。熙宁五年,迁枢密都承旨。擢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元丰元年,自陈州知秦州,又以端明殿学士改知河阳。五年,徙知郓州。其后又历知邓州,颍昌府、永兴军、秦州、成德军。元祐五年六月,以吏部尚书召,道卒,年六十六。赠右光禄大夫。《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传》有附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酸枣人,字冲之。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登进士第。累官殿中侍御史,尝奏疏论冗兵之弊。以弹劾梁适、刘宗孟事不实,出通判江宁府,徙知衡州。复召还台,迁右司谏,安抚河北。累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全宋文·卷一○四一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今河南延津)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签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至和初为殿中侍御史。迁右司谏,安抚河北,嘉祐三年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尚书刑部,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未入谢而病卒。《宋史》卷三○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7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微仲。吕大忠弟。仁宗皇祐初进士。调冯翊主簿,改永寿令。英宗即位,为太常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谏英宗勿追崇濮王。神宗时除知制诰,坐环庆兵变,降知临江军。元丰初徙永兴军,时用兵西夏,大防调度有方,务在宽民。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元祐三年,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等同掌国政,凡八年。绍圣中,以党论累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卒谥正悯。有《吕汲公文录》、《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等。
全宋诗
吕大防(一○二七~一○九七),字微仲,蓝田(今属陕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调冯翊主簿、知永寿、青城县,入权盐铁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泗州。召直舍人院,除知制诰。四年,知延州,以事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徙华州、秦州。元丰初,徙永兴。数年,知成都。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三年,超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亲政,以党籍,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绍圣四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至虔州信丰病卒,年七十一。谥正悯。《宋史》卷三四○、《东都事略》卷八九有传。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韩宗道(一○二七~一○九七),字持正,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熙宁初,知巴州,改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入为开封府判官,出提点河北西路刑狱,历知庐州、凤翔府、潞州。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入权户部侍郎,改刑部,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绍圣初,知成都,改瀛州。三年,知杭州。四年卒,年七十一。事见《金石萃编》卷一四二《韩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韩综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韩宗道(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持正,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综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三迁为大理评事。嘉祐四年登进士第,知馀姚县。熙宁中,累官至两浙西路提刑。元丰中,历知庐州,工部、户部、左司郎中,太府卿,刑部、户部侍郎。六年,加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再为户部侍郎。绍圣中,历知陈、青、瀛、杭等州。四年卒,年七十一。见曾肇《韩宗道墓志铭》(《金石萃编》卷一四二)。
周之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五四
周之道(一○三○——一一○○),字觉民,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少寒苦,刻意于学。皇祐五年进士。初主钱塘簿,移歙州祁门令,改著作佐郎知江宁县。秩满,知遂州录事参军,改通判戎州。擢知开封府录事参军,除京西路转运判官,提举江西路常平,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元祐初为大理丞,已而迁正。以母老丐外,为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升郎中。累官至尚书刑部侍郎。元符三年卒,年七十一。见《浮溪集》卷二六《通议大夫周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6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处之以静,民为图像奉之。哲宗时累迁给事中,反对尽废王安石新法。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务去苛政。擢尚书右丞。为王诜所诬,罢为端明殿学士,又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单州。后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高宗绍兴初谥恭献。
全宋诗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哲宗元祐中,召为光禄卿,进给事中。后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徽宗立,以龙图合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罢知颍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单州。五年,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谧恭献。《东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熙宁末知遂州,元丰末,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元祐初入为吏部郎中,累迁刑部侍郎,进给事中。为苏辙等所攻,徙为刑部侍郎,转吏部,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四年以元祐党贬蔡州居住。徽宗立,复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礼部尚书除尚书右丞,以为不可是元丰而非元祐,次年罢知颍昌府。崇宁中,复以党禁贬徐州安置。五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4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颖叔。蒋堂从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诬劾欧阳修,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行新法,为福建转运判官,迁淮东转运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称,升发运使。哲宗时历知潭州、广州、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元符末,坐事责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枢密院事。崇宁初出知杭州,因议弃河、湟事夺职。卒谥文穆。有《三经集》等。
全宋诗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英宗初,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倾侧反覆,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历江西、河北、陕西、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哲宗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改广、瀛、熙州。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知开封府,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责守汝、庆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同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以疾告归。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杂著百馀卷,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三径集》一卷,清光绪盛宣怀《春卿遗稿》中有辑本一卷。《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蒋之奇诗,以《春卿遗稿》辑本为第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其中已见《春卿遗稿》者删省)及新辑得散见各书之诗篇,合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七○五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蒋堂侄。嘉祐二年进士,治平中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不实,贬监道州酒税。改监宣州税。熙宁中,为福建转运判官,历淮东、陕西等五路转运副使,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发运使。加直龙图阁。元祐中,累迁至宝文阁待制,历知潭、广、瀛、河中、熙等州府。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坐事责守汝州、庆州。徽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进知院事。崇宁元年,除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书。《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乔执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95 【介绍】: 宋高邮军人,字希圣。第进士。调须城主簿。王安石为政时,参与编修《熙宁条例》,选提举湖南常平。章惇伐五溪,奉檄取大田、离子二峒,遣军校走谕峒主,使相率归顺。累迁京西北路提点刑狱。哲宗元祐初,擢吏部郎中,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侍郎。绍圣元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为官多善政,屡典刑狱,昭雪全活甚众。
全宋文·卷一七六五
乔执中(一○三三——一○九五),字希圣,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擢进士,调须城主簿。熙宁三年试秘书省校书郎,寻徙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元祐初为吏部郎中,兼徐王府侍讲。六年三月除秘阁校理,八月兼徐王府翊善。七年正月为起居舍人,六月进起居郎,十月除中书舍人。八年四月迁给事中,又为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二年卒,年六十三。所著有《易说》十卷、《讲义》十卷、《中庸义》一卷、《古律诗赋》十五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审言。李淑子。仁宗庆历初赐进士出身。历知滑、相、泾州,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转运使。神宗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以贪边功击西夏致败,谪保静军节度副使。后复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临事敏决,称健吏,然轻率躁急,无威重,独为王安石所知。
全宋诗
李复圭,字审言,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淑子。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初通判澶州。皇祐中知滑州(《青箱杂记》卷一○)。历知相州、泾州,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转运使。神宗熙宁初知庆州,谪保静军节度副使,知光化军。五年(一○七二),权判吏部流内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出知曹、蔡、沧州。十年,还为盐铁副使(同上书卷二八○)。元丰二年(一○七九)知沧州,四年,改邓州(同上书卷二九七)。卒于知荆南任上。《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