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3,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刘师道(字 损之、宗圣 )
李昭述(字 仲祖 恪 )
陈尧叟(字 唐夫 文忠 )
陈尧佐(字 希元 号 知余子、堆墨书、知馀子 世称 颍川先生 文惠 )
鞠仲谋(字 有开 )
张士逊(字 顺之 号 退傅 郧国公、邓国公致仕 文懿 )
朱台符(字 拱正 )
陈知微(字 希颜 )
俞献卿(字 谏臣 )
曹利用(字 用之 襄悼 )
栾崇吉(字 世昌 )
王博文(字 仲明 )
杨崇勋(字 宝臣 )
钱惟演(字 希圣 文僖、思 )
其它辞典(续上)
钱若水(字 澹成、长卿 宣靖 驳司 )刘师道(字 损之、宗圣 )
李昭述(字 仲祖 恪 )
陈尧叟(字 唐夫 文忠 )
陈尧佐(字 希元 号 知余子、堆墨书、知馀子 世称 颍川先生 文惠 )
鞠仲谋(字 有开 )
张士逊(字 顺之 号 退傅 郧国公、邓国公致仕 文懿 )
朱台符(字 拱正 )
陈知微(字 希颜 )
俞献卿(字 谏臣 )
曹利用(字 用之 襄悼 )
栾崇吉(字 世昌 )
王博文(字 仲明 )
杨崇勋(字 宝臣 )
钱惟演(字 希圣 文僖、思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03 【介绍】: 宋河南新安人,字澹成,一字长卿。太宗雍熙二年进士。淳化初,以文学高第召试,擢秘书丞、直史馆。历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奉诏修《太宗实录》,重修《太祖实录》。从幸大名,陈御敌安边之策。后拜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雅善谈论,尤轻财好施,所至称治。卒谥宣靖。有集。全宋诗
钱若水(九六○~一○○三),字澹成,一字长卿,新安(今属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淳化初,直史馆。三年(九九二),为翰林学士(《武夷新集》卷九《钱公墓志铭》)。至道元年(九九五),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改判集贤院事,修《太宗实录》。俄知开封府。咸平四年(一○○一),知天雄军(《北宋经抚年表》)。五年,巡抚陕西。还,迁并代经略使,知并州。六年卒,年四十四。谥宣靖。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七二
钱若水(九六○——一○○三),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今河南新安)人。雍熙二年进士。释褐同州观察推官。淳化初以寇准荐,召试翰林,擢秘书丞、直史馆,迁右正言,知制诰,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银台通进封驳司。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又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判院事。俄奉诏修《太宗实录》。历判吏部流内铨、知开封府、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咸平六年卒,年四十四。有文集二十卷。所修《太宗皇帝实录》,今存残本。《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4 【介绍】: 宋开封东明人,字损之,一字宗圣。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彭州。真宗时累官枢密直学士。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工诗,多与杨亿等人唱和。全宋诗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又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为和州防御推官。擢知彭州。真宗咸平初徙知润州,四年(一○○一)为三司度支副使,俄擢权三司使。后贬忠武军行军司马。景德二年(一○○五)起知复州,换秀州。大中祥符二年(一○○九)知潭州。七年卒,年五十四。工诗,多与杨亿辈酬唱。《宋史》卷三○四有传。全宋文·卷一八三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一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北)人。雍熙二年登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知彭州,为京东转运使。咸平中,知润州,改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使。擢枢密直学士,掌三班,权三司使。坐事贬官。景德中,起知复州、秀州。大中祥符二年知潭州,迁太常少卿。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七年卒,年五十四。《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59 【介绍】: 宋深州饶阳人,字仲祖。李宗谔子。以荫入仕。赐进士出身。历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哗动。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官终尚书右丞。卒谥恪。全宋诗
李昭述(?~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赐进士出身,累迁开封府推官。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迁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康定元年(一○四○)徙陕西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二八)。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枢密直学士。历知成德军、秦州、真定府、郑州。入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铭》)。谥恪。《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宗谔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外郎、开封推官,出知常州,迁三司度支判官。历知潭州、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等。官至尚书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谥恪。见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7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官广南西路转运使,刻《集验方》于石,植树凿井。为交州国信使,却赠遗,免扰民。建言折变收市苧布,公私交济。充度支判官。真宗咸平四年,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诏同三司使议省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余道,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景德中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多立条约,著《监牧议》。大中祥符五年充枢密使。九年,以疾优拜右仆射、知河阳。卒谥文忠。有《请盟录》。全宋诗
陈尧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尧佐兄。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迁秘书丞。再迁广南西路转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本官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兼领群牧。九年,罢知河阳。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谥文忠。《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九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陈尧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端拱二年进士第一,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广南西路转运使,度支判官,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咸平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景德元年签书枢密院事;三年,以户部尚书与王钦若并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除同平章事,充枢密使。七年,罢。明年,再为枢相。九年罢,命判河阳。天禧初卒,年五十七。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44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希元,号知余子,世称颍川先生。尧叟弟。太宗端拱二年进士。作《海喻》,人奇其志。历开封府推官、两浙转运副使等,均有惠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河南、开封府,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实录》、《三朝史》。仁宗太后卒,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拜同平章事。致仕,卒谥文惠。少好学,曾从种放于终南山。善古隶八分,点画肥重,世号堆墨书。工诗。有文集。全宋诗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馀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为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历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全宋文·卷一九六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尧叟弟。进士及第,为开封府司录参军、推官,以言事忤旨,贬通判潮州。后为两浙转运副使,徙京西、河东、河北。天禧中,知滑州。仁宗立,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特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累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天圣七年,以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寻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明道二年,罢知永兴军,徙郑州。景祐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次年罢,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曾预修《真宗实录》、《三朝史》,有文集三十卷。见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宋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令。迁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七年,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二年,出判河南府。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事见《文恭集》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举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令,改襄阳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累迁尚书左丞。天圣六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江宁府,移许州。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06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拱正。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上言与契丹修好,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真宗咸平二年,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轻徭节用、均赋慎刑等。景德初,为陕西转运使,与杨覃不协,徙知郢州,改知洪州,卒于道。全宋诗
朱台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山(今属四川)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通判青州,入直史馆,迁秘书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同知贡举,俄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景德初为陕西转运使,三年,知洪州,卒于赴任途中,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六
朱台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举淳化三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馆,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咸平元年同知贡举,俄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后入为盐铁判官,改判户部勾院,拜工部员外郎,换度支判官。景德元年为陕西转运使。九月,降知郢州。三年,改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1018 【介绍】: 宋高邮人,字希颜。真宗咸平五年进士。历著作佐郎、直史馆,迁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奏还东平监所侵民田,决古广济河以通运路,罢夹黄河,岁减夫役数万。迁右司谏,徙湖南路转运使。召还,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判司农寺,纠察在京刑狱。有文集。全宋诗
陈知微(九六九~一○一八),字希颜,高邮(今属江苏)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解褐通判歙州。擢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充三司户部判官。景德四年(一○○七)奉使契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迁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知制诰(同上书卷八三),又判司农寺,纠察在京刑狱。天禧二年卒,年五十。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七有传。全宋文·卷二六九
陈知微(九六九——一○一八),字希颜,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咸平五年进士。通判歙州,擢著作佐郎,直史馆,充三司户部判官。奉使契丹,迁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再为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迁右司谏,徙荆湖南路转运使。召还,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淮南饥,遣知微按抚,使还,判吏部铨,兼刑部。又判司农寺,纠察在京刑狱。天禧二年卒,年五十。有遗集三十卷。《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0—1045 【介绍】: 宋歙人,字谏臣。俞献可弟。少与兄以文学知名。第进士。补安丰尉,调昭州军事推官。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请节用,帝纳其言。淮浙盐利不登,命往经度,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除陕西转运使,徙京西,入对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知杭州,潮溢决堤,发卒凿西山石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全宋文·卷二七一
俞献卿(九七○——一○四五),字谏臣,歙(今安徽歙县)人。进士及第,补安丰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经度淮浙盐利,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除陕西转运使,荐范仲淹、明镐可大用。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发卒凿西山,筑堤数十里以御江潮,民以为便。以刑部仕郎致仕,庆历五年卒,年七十六。见刘敞《公是集》卷五三《俞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29 【介绍】: 宋赵州宁晋人,字用之。以父卒补殿前承旨,选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真宗景德初亲征澶渊,奉命使契丹军,拒割地之请,许以岁币议和。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宜州军校叛,任广南安抚使平之。大中祥符七年拜枢密副使,天禧三年为枢密使,次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即位,加左仆射兼侍中。在位既久,颇恃功。章献太后临朝,凡内降恩,力持不予,遂与中人、贵戚结怨。坐从子曹汭犯法,罢知随州。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谪房州安置,内侍杨怀敏辱之,遂自缢死。谥襄悼。全宋文·卷二七四
曹利用(九七一——一○二九),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以父荫补殿前承旨。景德初,契丹侵河北,真宗幸澶州,遣利用以崇仪副使奉书诣契丹军,和议遂定。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为内侍所构,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投缳死。明道中赠太傅,赐谧襄悼。《宋史》卷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封丘人,字世昌。少为吏部令史,上书言事,补临淄主簿。累迁殿中丞。明习文法,清白勤事。太宗至道初,为祠部郎中。真宗咸平间,累擢江南转运使,迁司农少卿,知洪州、徙濠州。以将作监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3—1038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仲明。善为文,年十六应举,作回文诗百篇,人称“王回文”。后赐进士第。历知濠州、真州、海州。徙知密州,奏请岁饥弛盐禁,候岁丰乃复。除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书》案,唯治首恶,胁从者皆得减论。官终同知枢密院事。全宋文·卷二七九
王博文(九七三——一○三八),字仲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幼善属文,太宗朝试中书,赐进士第。擢知濠州、真州,权江淮制置司事,改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迁尚书兵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副使,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权发遣三司使事,历知开封府、大名府。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踰月而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6—1045 【介绍】: 宋蓟州人,字宝臣。少以父任为东班承旨,事真宗于潜邸。真宗即位,授右侍禁,累迁客省使兼群牧副使。以告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而传位太子事,擢桂州观察使、群牧使。仁宗时出知定州,进殿前副都指挥使兼枢密副使,迁枢密使。寻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出判许州,后罢同平章事,历徙数州。久任军职,性贪鄙。后坐其子纳赃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7—1034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字希圣。钱俶子。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真宗时,改太仆少卿,献《咸平圣政录》,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仁宗时,拜枢密使。初附丁谓逐寇准,及谓将得罪,复挤谓以自解。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卒谥文僖。博学能文,辞藻清丽,常与杨亿、刘筠等相唱和,家储文籍侔秘府。有《典懿集》、《家王故事》、《金坡遗事》等。全宋诗
钱惟演(九六二~一○三四),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俶之子。归宋,累迁左神武将军(《东都事略》卷二四本传、《隆平集》卷一二)。真宗咸平中召试学士院,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擢知制诰。给事中。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为翰林学士。天禧四年(一○二○)为枢密副使(《学士年表》、《隆平集》)。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俄罢知河阳。天圣三年(一○二五)加同平章事判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八年,判陈州,权江宁府。明道二年(一○三三)以泰宁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以上同上书卷一○九)。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三(《全宋词》卷一)。谥思,改谥文僖。有《典懿集》、《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等(《东都事略》、《隆平集》),皆佚。《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钱惟演诗,见于《西昆酬唱集》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周桢、王图炜注本(简称清注本)、中华书局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简称王注本),编为卷一,另从《湘山野录》等书所录诗,编为卷二。全宋文·卷一九四
钱惟演(九七七——一○三四),字希圣,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王俶子。从父归宋,历右神武军将军。大中祥符元年,擢司封郎中、知制诰。八年,为翰林学士。擢枢密副使,累迁工部尚书。仁宗朝拜枢密使。初,惟演附丁谓逐寇准,谓祸既萌,复挤谓以自解,因被罢为保大军节度使,出知河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判河南府。后被劾,落平章事,为崇信军节度使,归本镇。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思,庆历间改谥文僖。惟演博学能文辞,尝预修《册府元龟》,与杨亿分为之序。著有《拥旄集》五卷、《伊川集》五卷、《典懿集》三十卷及《金坡遗事》等数种。《宋史》卷三一七有传。(唐圭璋《全宋词》钱惟演小传谓生于九六二年,今人多从其说,此不取。参日本池泽滋子《钱惟演年谱》,载《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二○○三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