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1004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宝臣。太祖乾德六年进士。授峡州军事推官。太宗朝累任监司,有能名。以光禄少卿使高丽,高丽人皆信服。淳化中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官终判尚书刑部。
全宋诗
柴成务,(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任峡路转运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铭》)。历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为京东转运使。召入知制诰。蜀王小波、李顺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五
柴成务(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乾德六年登进士甲科,历官大理寺丞、太常丞、殿中侍御史,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迁光禄少卿,奉使高丽。后为京东转运使,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同知给事中事,出知河中府。真宗时,迁给事中,知梓州、扬州,入判尚书刑部。博闻稽古,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10 【介绍】: 宋齐州人,字直道。第进士。调补安阳主簿。历知淄、饶州,皆有政绩。真宗咸平二年,累迁河东转运使,旋兼侍御史知杂事,劾李昌龄、董俨等,又举吴奋等堪任大郡,皆从之。官终膳部郎中。
全宋文·卷五八
范正辞(九三六——一○一○),字直道,齐州(治今山东历城)人。太祖时登第,太宗朝为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历江南转运副使等官。真宗即位,迁膳部郎中,出为河东转运使,后兼侍御史知杂事。《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2—999 【介绍】: 宋泉州南安人,字禹谟。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掌笺奏。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复举进士登第。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累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以与凶人赵赞素善,出知襄州,徙荆南府。真宗咸平中拜工部侍郎,卒。
全宋诗
刘昌言(九四二~九九九),字禹谟,泉州南安(今属福建)人。节度使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随洪进归宋。八年,举进士得第,迁保信、武信二镇判官。后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又出知襄州。至道二年(九九六),徒知荆南府。真宗咸平二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三十卷(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四),已佚。《宋史》卷二六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
刘昌言(九四二——九九九),字禹谟,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市西)人。少笃学,文辞靡丽,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掌笺奏。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及第。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普卒,召对称旨,迁工部郎中。累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出知襄州,至道二年徙知荆南府,咸平初拜工部侍郎。二年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14 【介绍】: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阳,字师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条陈十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迁左拾遗。北汉平,朝廷议取幽蓟,因上书谏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转运使,革除弊政,务行宽大。八年,签书枢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辽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寻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相。真宗咸平初复相,三年罢。四年,任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屡陈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阳,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有《洛阳缙绅旧闻记》。
全宋诗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给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相,为尚书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兴军,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坐朝会被酒失仪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定。有集五十卷,不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徙居洛阳。太祖至洛,以布衣条陈十事。太宗擢为进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转运使。太平兴国八年,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罢为尚书左丞,历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命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进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谥文定。著有《洛阳搢绅旧闻记》五卷(存),《太平杂编》二卷。《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或943—998 【介绍】: 宋应天府下邑人,徙齐州章丘,字直臣。太祖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禁巫觋,教民以医药,稍变风俗;又奏杀不法宦官,由此知名。太宗时历监察御史兼总南路,移京西转运使,后任户部、度支、盐铁等使。因擅减茶价致亏,贬官,知广州。复徙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同知枢密院事等。真宗即位,改御史中丞,恨失政柄,肆情弹击,人多讥之。
全宋文·卷一○四
李惟清(九四三——九九八),字直臣,下邑(今安徽砀山境)人,其父仲行徙家章丘(今山东章丘)。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迁大理寺丞。太宗朝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转运使,徙京西,入判度支,复出为京东转运使。迁度支使、盐铁使。后出知广州,徙广南东、西路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柴禹锡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04 【介绍】: 宋大名人,字玄圭。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为给事。太宗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七年,告秦王赵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雍熙二年,太宗恶其交通宰相宋琪,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治。历知潞州、永兴军。淳化四年,知枢密院事。至道元年,以镇宁军节度使知泾州,移贝、陕二州。真宗景德初还镇,未几卒。
全宋文·卷一○三
柴禹锡(九四三——一一○四),字玄圭,大名府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给事太宗于晋邸,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累迁宣徽北院使。七年,擢枢密副使。次年转南院使。雍熙二年罢,出知沧、潞州、永兴军。淳化四年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至道初罢,以镇宁军节度使知泾州,移贝州、陕州。景德元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二六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0 【介绍】: 宋河南人,字秉阳。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端拱中迁枢密直学士。淳化二年拜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历按诸寨,抚定羌戎,民感恩画其像祠之。至道三年,参知政事。真宗咸平初,罢政出知河阳。大中祥符中进户部尚书。卒谥恭肃。
全宋文·卷一○四
温仲舒(九四四——一○一○),字秉阳,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登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端拱初拜右正言。淳化二年擢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开渭南之地。连知凤翔、兴元、江陵等府。至道三年,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出知河阳,历知开封府、天雄军、河南府。景德中判审官院。大中祥符中官至户部尚书、判昭文馆大学士。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与寇准同进,人称「温、寇」。《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宋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通判河州。太宗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拜御史中丞。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任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官终静难军节度。卒谥景庄。有《中陵子》。
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补秦州司寇参军。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以检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景庄。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等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卢之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02 【介绍】: 宋祁州人,字维周。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契丹入境,决漳、御河以固城壁,敌不能攻。召还,擢太常博士。累官礼部郎中,充京西转运使。后坐事罢知归州,改太常少卿,知广州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07 【介绍】: 宋泽州晋城人,字永初。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通判戎州,以善政闻。真宗时,任川、峡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参预规画。召权御史中丞。出知杭、庐州,以疾久昏忘,不能治政,连徙汝、光二州。
全宋文·卷一○六
宋太初(九四六——一○○七),字永初,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历判戎州、晋州、成都府。淳化间为监察御史、京西转运副使、河东转运使。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真宗嗣位,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咸平中,任川陕四路都转运使,权御史中丞,出知庐、汝、光等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著有《简谭》三十八篇。《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12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正臣。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除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魏庠知苏州,恃恩不法,为致尧劾罢。徙知寿州,转太常博士。性刚率,好言事,前后屡上章奏,辞多激讦。真宗时,历知泰、泉、苏、扬、鄂五州,官终户部郎中。有《仙凫羽翼》、《广中台志》、《清边前要》、《西陲要纪》、《直言集》等。
全宋诗
曾致尧(九四七~一○一二),字正臣,抚州南丰(今属江西)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后历知寿、泰、泉、苏、扬、鄂等州。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三○
曾致尧(九四七——一○一二) 字正臣,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为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历知寿、泰、泉、苏、扬、鄂等州。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赠谏议大夫。著有《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三卷,文集十卷。欧阳修作有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雷有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5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道成。雷有邻弟。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以揭发知监奸赃,代知监事。召为大理寺丞。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南、岭外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事,官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遣军备,规划战事。累拜泸州观察使、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亲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
全宋文·卷一三○
雷有终(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以父德骧荫补官。太平兴国中知密州,徙淮南转运副使。后历度支、盐铁副使,领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时,命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改知许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审刑院,授户部使。王均据蜀叛,朝廷以有终为泸州观察使,知益州,兼川、陕两路招安捉贼事。事平,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1020 【介绍】: 宋开封人,字常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吉州通判,历淮南转运副使、户部判官、权判大理寺。知广州,召为工部郎中,以廉直超擢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凡二边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真宗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真宗朝未尝除仆射,此为殊命,敏中略无喜色,如处平昔,门阑寂然,宴饮不备。三年进左仆射。性端厚多智,谙晓民政,善处繁剧。卒谥文简。
全宋诗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开封(今属河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历知制诰、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三年,为河北、河东宣抚大使。四年,拜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坐事罢相,以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复拜同平章事。天禧元年(一○一七)加吏部尚书,进左仆射,监修国史。四年卒,年七十二。谥文简,累赠燕王。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二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三三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太宗朝,官至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咸平初,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代兼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安抚大使。四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以事贬知永兴军。景德初复兵部侍郎,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改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大中祥符中,权东京留守。五年,复拜同平章事。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三年,进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四年三月卒,年七十二,谥文简。有文集十五卷。《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13 【介绍】: 宋汀州宁化人,字仲贤。郑彦华子。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初仕南唐为校书郎。入宋,累官陕西转运副使。会岁歉,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饥民数万。真宗时,曾献《河西陇右图》,叙地利本末,反对放弃灵州。数任陕西转运使,参与抵御西夏及辽战役。官终兵部员外郎。工诗,善篆书。有《江表志》、《南唐近事》、《谈苑》等。
全宋诗
郑文宝(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贤,一字伯玉(《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进士题名》),宁化(今属福建)人。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补修武县主簿,改通判颖州,知州事。淳化二年(九九一),授陕西转运副使,加工部员外郎,对西北地区经济颇多策划,后因减盐价亏损国课,贬蓝山令。真宗咸平中召掌京南榷货。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六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东都事略》卷一一五),已佚。《宋史》卷二七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一三九
郑文宝(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贤,宁化(今福建宁化)人,一说襄城人。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登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除修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知梓州录事参军事。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颍州。授陕西转运副使,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其后屡任陕西、河东、京西转运使,官至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一。能诗,善篆书,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存)、《南唐近事》一卷(存),《江南馀载》二卷(存)。《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1001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字元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端拱初为右拾遗、直史馆,上《御戎十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凡诏命不当者多所论奏。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强边防、减冗兵冗吏、严格选举、沙汰僧尼、谨防小人得势等五事。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降知黄州,后迁蕲州卒。在官以刚直敢言称。工诗文,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全宋诗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为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为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乾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鉴》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为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并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为杜甫诗),已删去。
词学图录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人。宋史有传。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一四一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次年除大理评事、知长洲县。端拱二年拜右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事。为徐铉雪冤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差知单州。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移知扬州。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出守黄州。四年,徙蕲州,病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存)、《小畜外集》二十卷(今存七——一三卷)、《五代史阙文》一卷。另有《承明集》、《奏议集》等。《宋史》卷二九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