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前线(前線)  拼音:qián xiàn
军队所在的地方,与敌人接近之地带。如:「军队正在前线驻守,以捍卫家园。」也称为「前方」。
《漢語大詞典》:前敌(前敵)
(1).犹敌手;对手。 宋 苏辙 《次韵柳子玉郎中见寄》:“久闻笔阵无前敌,更拟诗坛託后车。” 元 大欣 《骏马图》诗:“飈驰电没争辟易,万里所向无前敌。”
(2).犹前线。《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又看那出洋学生,或者看人两国打仗要去观战,或者自己请赴前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连日在前敌视师,战况甚佳, 南京 旦夕可下。” 阿英 《夜》:“江上不知有多少的伟大的暗影,仿佛都执着战旗在奔向前敌。”
(3).指前锋部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幸而我兵士感爱我,一直保护到解散前敌时。”
《國語辭典》:前卫(前衛)  拼音:qián wèi
1.军事上指派遣于本队前方之特遣部队,用以确使本队之前进不受阻扰,防止本队遭受奇袭,排除障碍,修补道路与桥梁而使前进容易,如本队投入战斗时,则掩护其展开。
2.足球、手球等球类比赛中,负责助攻及助守的球员。
3.站在时代尖端而最富革新性的。如:「前卫艺术」。
《國語辭典》:一线(一線)  拼音:yī xiàn
1.比喻极为细微。如:「一线希望」。《文明小史》第五回:「至于拿到的人,但有一线可以开脱他们的地方,我没有不竭力的替他们开脱。」
2.一根线。比喻微小的凑合。如:「千里姻缘一线牵」。
3.直接与敌人交战的地方。如:「第一线」。
《漢語大詞典》:前旌
(1).帝王官吏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行漏抱刻,前旌载鳶。”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 敏树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军,前线。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喻》:“不敢 淮南 卧,来趋 汉 将营。受辞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國語辭典》:后方(後方)  拼音:hòu fāng
1.空间或位置靠后的部分。《红楼梦》第六四回:「等我回明了我父亲向我老娘说妥,然后在咱们府后方近左右买上一所房子及应用傢伙什物。」
2.远离战火的地区。相对于前线而言。如:「战争时,只要能切断敌人后方的补给线,就离胜利不远了。」
《漢語大詞典》:支前
支援前线。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章:“他两次都被评为支前模范。”
分類:支援前线
《漢語大詞典》:前委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前线设有领导对敌作战的前敌委员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曾设立类似的前线委员会,都简称“前委”。 周恩来 陈毅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信》:“前委在两年奋斗中已有不少经验可以运用,中央在此不作机械的指示。”
《國語辭典》:兵车行(兵車行)  拼音:bīng chē xíng
诗名。唐杜甫所作。七言乐府。为杜甫描述安史战乱的代表诗作。
《國語辭典》:火线(火線)  拼音:huǒ xiàn
1.枪炮、子弹发射所及的地方。引申为紧张对峙的交战区前线。
2.指未被接地的导线。与地线对称。
《國語辭典》:第一线(第一線)  拼音:dì yī xiàn
1.战争的最前线。如:「指挥官把陆战部队安排在第一线与敌军交战。」
2.指在商业上直接和顾客做面对面的接触。如:「推销员通常都是站在销售的第一线,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形象与营运。」
《國語辭典》:躬蹈矢石  拼音:gōng dào shǐ shí
躬蹈,亲身践行。矢石,武器。躬蹈矢石指亲赴战场作战。汉。曹操〈举泰山太守吕虔茂才令〉:「躬蹈矢石,所征则克。」
《漢語大詞典》:亲当矢石(親當矢石)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隋书·杨素传》:“公以稜威外讨,发愤於内,忘身殉义,亲当矢石。” 唐 白居易 《赠阵亡军将等刺史制》:“王师问罪,至於 淄 青 ,尔等同执干戈,亲当矢石,忠而尽瘁,勇以亡身。”亦作“ 亲冒矢石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 尚 亲冒矢石,衝突掩杀。” 明 张居正 《广东奏捷辞免加恩疏》:“臣等官居禁近,职在代言,既无亲冒矢石之劳,又非典司戎旅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