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前失  拼音:qián shī
已往的过失。《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虽追前失,悔之何逮!」
《國語辭典》:前失  拼音:qián shi
马失前足。《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战马前失,姜维跌在地上。」
《國語辭典》:打前失  拼音:dǎ qián shī
牛马等牲畜在奔跑时,前足突然向前跌倒。《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我这几天骑马出去,马的脚底下彷佛是发软,老爱打前失,那是怎么个缘故。」
《国语辞典》:打个前失(打个前失)  拼音:dǎ ge qián shī
冲撞。《儒林外史》第二回:「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个前失,把我跌了下来,跌的腰胯生疼。」
分类:冲撞
《漢語大詞典》:惩艾(懲艾)
亦作“ 惩乂 ”。亦作“ 惩刈 ”。
(1).惩治。东观汉记·明帝纪:“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新唐书·裴矩传:“ 太宗 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时 两广 总督 百公龄 ,治尚威猛,惩刈奸宄。”
(2).戒惧。史记·乐书:“ 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张守节 正义:“言 成王 作颂,悲 文王 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新唐书·柳宗元传:“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復进,故无用力者。” 宋 苏辙 《言责降官不当带观察团练状》:“且使罪人知有惩艾,谨録奏闻,亦非小补也。”
(3).谓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久之,惩艾 霍氏 欲害皇太子,乃更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乃立 长陵 王倢伃 为后,令母养太子。”后汉书·窦融传:“其后 匈奴 惩乂,稀復侵寇。”新唐书·苏世长等传赞:“始 唐 有天下,惩刈 隋 敝,敷内讜言。”金史·移剌履传:“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諫諍之门,天下幸甚。”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法之当变,矿之当开,詎可以 熙寧 、 明 季惩艾乎?”
《國語辭典》:惩戒(懲戒)  拼音:chéng jiè
1.拿以前的过失警戒自己。《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2.责罚以示警戒。如:「公务员违法、失职时,应受惩戒。」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
《漢語大詞典》:惩革(懲革)
谓鉴于前失而有所改变。后汉书·西域传序:“ 车师 后王復反攻屯营。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 隐侯 宋书多妄, 萧武 知而勿尤……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惮於公宪,退无媿於私室,欲求实録,不亦难乎?呜呼,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
分類:鉴于前失
《漢語大詞典》:惩责(懲責)
(1).知前失而自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猫怪》:“以言遭楚,猫应自悔,然犹以駟不及舌,痛自惩责。乃人也,每以多言取祸,反怨天尤人,不克自省,诚此猫之不若矣。”
(2).责罚。 梁启超 《亡羊录》:“盖 天津 至 镇江 、 上海 至 南京 各铁路,则以惩责食言为名。”
《國語辭典》:后车之戒(後車之戒)  拼音:hòu chē zhī jiè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为日后的借镜、教训。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隋唐演义》第五二回:「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之。」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鑑)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比喻可以作为后人借镜的失败经验或教训。如:「把上次失败当作前车之鉴,你就可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了。」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鑒)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前人的失败,可作为后人的借镜。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镜花缘》第九八回:「武五思命人把阳衍、章芹、文萁、文菘四个尸首送到文营,并劝文芸、章荭『早早收兵;若再执迷不醒,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经办的人,一再失信于民,遂令全国民心涣散,以后再要筹款,人人有前车之鉴,不得不视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