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2,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刻辞
刻责
侵刻
刻露
二刻
传刻
忌刻
模刻
刻肌
昼刻
题刻
残刻
镵刻
四刻
刻雕
《漢語大詞典》:刻辞(刻辭)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史记·秦始皇本纪》:“金石刻尽 始皇帝 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 始皇帝 ,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 秦始皇 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刻辞,和 秦二世 的补刻辞。” 鲁迅 《野草·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
《國語辭典》:刻责(刻責)  拼音:kè zé
严厉责备、要求。《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旧唐书。卷一二。德宗本纪上》:「忧心如焚,深自刻责。」
《漢語大詞典》:侵刻
(1).侵害,剥夺。诗·曹风·下泉序:“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后汉书·刘隆传:“十五年,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虽大木亦枯死,有一夕伤数百株者。此多大姓侵刻细民,故以此报之也。” 明 文徵明 《周康僖公传》:“太监 李兴 提督山陵,言者论其侵刻誖谩。有旨下公勘问,公尽法探竟,得其侵渔僨事诸不法,按劾抵罪。”
(2).苛重。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抑又蕃舶之征过於侵刻,遂不復至中华耶?”
《漢語大詞典》:刻露
犹毕露。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血脉要贯通,而发挥忌刻露。”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二章第二节:“﹝ 柳永 词﹞凡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
分類:国恩
《骈字类编》:二刻
诗:狂夫瞿瞿。疏:尚书纬谓刻为商。郑作士昏礼目录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其实日见之前,日入之后,距昏明各有二刻半,减昼五刻以裨夜,故于历法皆多校五刻也。 宋书礼志:凡遣大使拜皇后三公,及冠皇太子,及拜蕃王。帝皆临轩。其仪太乐令宿设金石四厢之乐于殿前。漏上二刻,侍中侍臣冗从仆射中谒者节骑郎虎贲旄头遮列五牛旗皆入。南史谢微传:时魏中山王元略还北,梁武帝饯于武德殿,赋诗三十韵,限三刻成,微二刻便就,文甚美,帝再览焉。
《漢語大詞典》:传刻(傳刻)
辗转刻印。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分類:辗转刻印
《國語辭典》:忌刻  拼音:jì kè
忌妒刻薄。《北史。卷六八。王雅传》:「世积见帝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也作「忌克」。
分類:忌刻
《漢語大詞典》:忌克(忌剋)
亦作“ 忌剋 ”。亦作“ 忌刻 ”。
(1).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孔颖达 疏:“其言多所忌,多欲陵人。”晋书·王济传:“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儕类以此少云。”北史·房彦谦传:“主上性多忌剋,不纳諫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只要你 张敬轩 对百姓行仁义,对老伙伴大度优容,不要心存忌刻,诛戮功臣,我 李自成 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 尧 舜 之民。”
(2).犹忌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平时家里饱煖,妻妾享用,乡邻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视学术之不若己者与资望之在其下者,如遇僕隶;高己者则生忌克;同己者则相标榜,利害之不相容,则虽同己者而亦嫉之。”
《漢語大詞典》:模刻
照原样摹写镌刻。 宋 苏轼 《答南华辩禅师书》之二:“《泉铭》模刻甚精。”宋史·吕文仲传:“一日,召於 崇政殿 ,读上草书经史故实数十轴,詔模刻于石。” 明 刘基 《题刘商观奕图》:“而其描写模刻,实俱妙絶。”
《漢語大詞典》:刻肌
古代指墨、劓、膑、刖之刑。后汉书·梁统传:“ 五帝 有流、殛、放、杀之诛, 三王 有大辟、刻肌之法。” 李贤 注:“刻肌谓墨、劓、臏、刖。”
《骈字类编》:昼刻(昼刻)
杜甫晚出左掖诗见春旗下。
《漢語大詞典》:题刻(題刻)
题字刻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舒州 皖公山洞 ,留题者甚众。 沈枢密 曩尝游,见洞上莓苔剥落处露一字‘日下火’,知非今人名,试命抉剔之,乃 唐 李翱 题字,甚颈健。予尝亲到。名公题刻已遍,山水殊胜。”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门楣上也题刻着吉祥的句子。”
分類:题字刻石
《漢語大詞典》:残刻(殘刻)
(1).凶暴狠毒。金史·蒲察合住传:“﹝ 蒲察合住 ﹞声势烜赫,性復残刻。” 明 高启 《商鞅范雎》:“夫 鞅 以残刻之资事 孝公 。”明史·刘观传:“时左都御史 陈瑛 残刻,右都御史 吴中 宽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你三叔是把白铁刀,样子凶,其实一碰就卷刃了。他要是真残刻,管不下个 生宝 ?!”
(2).残害。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互相猜忌,互相残刻,结局不为异族所吞并,便酿成革命的爆发。”
《漢語大詞典》:镵刻(鑱刻)
(1).刻画;雕凿。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入 蜀 诸诗,须玩其鑱刻山水,於 谢康乐 外另闢一境。”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奇峭山水,须用鑱刻之笔。” 陈三立 《漫题豫章四贤像拓本·黄庭坚》诗:“鑱刻造化手,初不用意为。”
(2).深刻。 清 戴名世 《缪太翁遗稿序》:“所为经义无虑数百篇,用意鑱刻,而词调皆出入经史。”
《骈字类编》:四刻
宋书礼志:漏上四刻,侍中奏外办。皇帝服衮冕之服,升太极殿,临轩南面。谒者前北面一拜,跪奏:大鸿胪臣某稽首言。群臣就位。谨具。侍中称制曰可长。杜牧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
《漢語大詞典》:刻雕(刻彫)
亦作“ 刻雕 ”。
(1).雕刻。庄子·大宗师:“覆载天地刻彫众形而不为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编石特起,刻彫奇製。” 宋 曾巩 《琅玡泉石篆》诗:“刻雕万象出冥昧,不见刀斧曾经营。”
(2).指描摹,藻饰。 宋 曾巩 《〈南齐书〉目录序》:“ 子显 之於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彫藻繢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
见“ 刻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