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22
典故
12
词典
499
分类词汇
6
佛典
4
其它
1
共522,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时刻不忘
泰山刻石
求剑刻舟
关键时刻
肤如刻画
功在漏刻
刻足适屦
刻画入微
刻板印象
刻版印书
刻薄寡恩
刻苦耐劳
立时立刻
鲁孝王刻石
莱子侯刻石
《国语辞典》:
时刻不忘(时刻不忘)
拼音:
shí kè bù wàng
时时牢记在心,不稍忘怀。如:「自从负笈他乡后,他时刻不忘地想念著父母。」《
二刻拍案惊奇
》卷三一:「众人又多有笑他忘了父仇的事,已渐冷径,没人提起了。怎知世名日夜提心吊胆,时刻不忘!」
分类:
时时
牢记
忘怀
《国语辞典》:
泰山刻石
拼音:
tài shān kè shí
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行幸天下,登泰山,丞相李斯为歌颂秦德而刻的石碑。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时又刻诏书于背面,相传为李斯所书。
分类:
秦始皇
行幸
天下
公元
《国语辞典》:
求剑刻舟(求剑刻舟)
拼音:
qiú jiàn kè zhōu
比喻固执不知变通。参见「刻舟求剑」条。宋。严仁〈归朝欢。五月人间挥汗雨〉词:「变化往来无定所,求剑刻舟应笑汝。」
分类:
固执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关键时刻(关键时刻)
拼音:
guān jiàn shí kè
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重要时刻。如:「在这个关键时刻,你要更加冷静沉著。」
分类:
关键时刻
决定
方向
要时
时刻
《国语辞典》:
肤如刻画(肤如刻画)
拼音:
fū rú kē huà
形容伤痕累累。《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卿两番相救,不惜性命,被鎗数十,肤如刻画。」
《国语辞典》:
功在漏刻
拼音:
gōng zài lòu kè
漏刻,指顷刻、片刻。功在漏刻指立功在片刻之间,形容建立功绩十分的容易、快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
分类:
漏刻
顷刻
片刻
立功
《国语辞典》:
刻足适屦(刻足适屦)
拼音:
kè zú shì jù
比喻勉强求合,拘泥旧例而不知变通。如:「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力求灵活运用,切忌刻足适屦。」也作「削足适履」。
分类:
喻勉
勉强
强求
求合
拘泥
旧例
不知
知变
变通
《国语辞典》:
刻画入微(刻画入微)
拼音:
kè huà rù wéi
形容文章或绘画等艺术的描摹深入生动。如:「这部电影对于人性的种种弱点,刻画入微。」
分类:
文章
绘画
艺术
描摹
深入
生动
《国语辞典》:
刻板印象
拼音:
kè bǎn yìn xiàng
对某人、事、物或情境获得印象后,所持的固定的态度或观念称为「刻板印象」。当再遇到同类的人事、情境,则给以固著的反应或观念。
分类:
某人
情境
获得
印象
《国语辞典》:
刻版印书(刻版印书)
拼音:
kè bǎn yìn shū
将文字、图案雕刻在木板或金属板上,刷涂墨汁后,排印在纸上,制订成书籍。如:「刻版印书在中国有很久的历史。」
分类:
文字
图案
雕刻
木板
金属
《国语辞典》:
刻薄寡恩
拼音:
kè bó guǎ ēn
残酷无情。如:「他为人刻薄寡恩,朋友极少。」
分类:
残酷
无情
《国语辞典》:
刻苦耐劳(刻苦耐劳)
拼音:
kè kǔ nài láo
工作勤奋,经受得住繁重的劳累。如:「母亲一生刻苦耐劳,从没有一句怨言。」
分类:
勤奋
经受
繁重
劳累
《国语辞典》:
立时立刻(立时立刻)
拼音:
lì shí lì kè
立即、马上。《文明小史》第九回:「倘或在你这里,被他逃走,将来叫我问谁要人?所以我今天特地来找你知府大人,立时立刻就要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
分类:
立即
马上
《国语辞典》:
鲁孝王刻石(鲁孝王刻石)
拼音:
lǔ xiào wáng kē shí
金代诏修孔子庙时于鲁灵光殿发现的刻石。刻于西汉宣帝五凤二年(西元前56)时,文仅三行十三字,以古隶刻成,结体自然而富变化,多用圆笔,横画收尾波磔不甚明显。碑文「年」字末笔竖画特长,在严整中含有奔放的意味。
分类:
孔子庙
发现
刻石
《国语辞典》:
莱子侯刻石(莱子侯刻石)
拼音:
lái zǐ hóu kè shí
一种古隶的石刻。王莽天凤三年(西元16)刻,清嘉庆二十二年(西元1817)在山东邹县出土,今存邹县孟子庙。文分七行,每行五字,全文三十五字。书法苍劲质朴,极具风骨。用笔直线多,曲线少,转折处都露方角,字体呈横势,虽为古隶,而八分书之波势,已略见端倪。
分类:
石刻
王莽
三年
公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