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2,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瞬刻
任刻
刻桐
刻手
刻屈
刻纳
刻峻
刻截
校刻
刓刻
祖刻
秦刻石
银刻
阴刻
暂刻
《漢語大詞典》:瞬刻
犹片刻;时刻。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平常五哥和五嫂差不多是瞬刻不离的,那晚他却为诗谜所缠缚着了。”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但他总有一天会觉察到,谁是在为他革命的生命着想,谁是阿谀着他断送他的革命的生命的。’这是 择生 ( 邓演达 )临到那样的瞬刻所说的话。”
分類:片刻时刻
《漢語大詞典》:任刻
谓滥施严刑峻法。史记·秦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 里奚 致霸, 卫 鞅 任刻。”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二:“ 汉高祖 文帝 之盛,所崇用者 叔孙生 晁错 之徒,卒使 惠 以懦怯废事, 景 以任刻残物。”
《韵府拾遗 东韵》:刻桐
论衡李子长为政欲知囚情刻桐为囚形凿地为坎卧木囚其中囚若正木不动若冤木动出盖人之精诚著木人也
《漢語大詞典》:刻手
(1).雕、刻的技法。 明 屠隆 《考槃馀事·帖笺》:“《百一帖》, 宋 王曼庆 刻,笔意清遒,雅有胜趣,但刻手不精。”
(2).指雕刻者。 阿英 《〈察哈尔窗花〉叙记》:“画稿无论怎样精美,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往往会弄得很拙劣。相反,画稿并不好,只要遇到剪刻的高手,也很可能剪切得极精致。”
分類:雕刻技法
《漢語大詞典》:刻屈
屈曲貌。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梁维西南屏,山厉水刻屈。”
《漢語大詞典》:刻纳(刻納)
限期归还。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当部送者,量远近裁取,以三月刻纳,不取其息。”
分類:限期归还
《漢語大詞典》:刻峻
苛刻严酷。后汉书·儒林传下·杨仁:“ 肃宗 既立,诸 马 共譖 仁 刻峻。”北史·郦道元传:“﹝ 道元 ﹞为 东荆州 刺史,威猛为政,如在 冀州 。 蛮 人诣闕讼其刻峻。”
分類:苛刻严酷
《漢語大詞典》:刻截
割断。北史·奚康生传:“行刑人注刀数下,不死,於地刻截。”
分類:割断
《漢語大詞典》:校刻
校正刊刻。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嘉靖 初, 南京 国子监祭酒 张邦奇 等,请校刻史书。”
分類:校正刊刻
《漢語大詞典》:刓刻
研磨;刻削。 元 张养浩 《庆东原》曲:“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却又早遭逢著祸兇,不见了影踪。” 明 唐寅 《桃花庵与希哲诸子同赋》诗之一:“石无刓刻古顽苍,名借 平泉 出 赞皇 。”
分類:研磨刻削
《漢語大詞典》:祖刻
犹祖本。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答三子问:“ 秦 、 汉 、 六朝 传碑不甚磨泐者皆具此意,汇帖得此秘密所见,唯 南唐 祖刻数种。”参见“ 祖本 ”。
《國語辭典》:祖本  拼音:zǔ běn
版本学上称书籍的原刻本或碑拓的原拓本。
《国语辞典》:秦刻石  拼音:qín kè shí
秦国的刻石文字,字体近于籀篆。如〈峄山碑〉、〈琅邪台刻石〉、〈石鼓文〉等。参见「石鼓文」条。
《骈字类编》:银刻(银刻)
宋稗见玉龁下
《漢語大詞典》:阴刻(陰刻)
(1).阴险刻毒。旧唐书·崔器传:“ 器 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世谓 韩王 ( 赵普 )为人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中伤人甚多。”明史·刘珝传:“时内阁三人, 安 ( 万安 )贪狡, 吉 ( 刘吉 )阴刻, 珝 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湖北谣:“ 毕 ( 毕沅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 福 ( 福寧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 陈 ( 陈望之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
(2).谓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在这些石刻画像里, 孝堂山 石室的画像是阴刻的,直接用线条钩划出来; 武梁祠 是阳刻的,是平面的浮雕。” 叶圣陶 《登雁塔》:“最下一层四面拱门的门楣上都有石刻画,我以为最值得细看。刻的是佛故事,人物和背景全用线条阴刻。”
《漢語大詞典》:暂刻(暫刻)
犹暂时。 徐特立 《法国小学状况》:“照我们看,以为教育是不平等的,但现在社会上,确有相差的情形,暂刻只使人民各按经济状况去进学校。”
分類: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