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印曹  拼音:yìn cáo
职官名:(1)汉侍御史五曹之一。掌刻印。(2)主簿的别名。参见「主簿」条。
分類:主簿刻印
《漢語大詞典》:私刻
(1).私人刻印。 叶德辉 《书林清话·明人私刻坊刻书》:“ 明 刻精本已具於前,其他私刻坊刻之书,以年代相近,存於今者,视 宋 元 刻本为多。”
(2).犹刻薄,吝啬。 明 方孝孺 《条侯传论》:“彼 景帝 者,私刻忍人也,欲封其后之兄,而 亚夫 不从。”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诸弟子曰:‘吾师甚是私刻,我等伏侍数十年,尚无丝毫秘诀传授,想你来之何益?’”
《國語辭典》:巨著  拼音:jù zhù
内容精深、影响力极大且具重要地位的大著作。如:「她打算有系统地翻译世界文学巨著,以飨读者。」
《漢語大詞典》:凿印(鑿印)
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 汉 、 魏 、 晋 、 南北朝 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后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漢語大詞典》:漫泐
(1).遍为刻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瘗鹤铭:“ 瓚 诗在 宋 已漫泐。”
(2).漫漶坏裂。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周石鼓文》:“ 高宗纯皇帝 以 乾隆 庚戌亲临辟雍,见石鼓漫泐,为立重栏,以蔽风雨。”
分類:漫漶刻印
《漢語大詞典》:续刻(續刻)
继原书之后再刻印成书。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冀余有续刻。”
《国语辞典》:明板  拼音:míng bǎn
明代所刻的书。明代印书风气很盛,可是刻印太过草率,错误脱漏或任意删改的情况很多,所以在版本学上,明板多而不足贵。也作「明本」。
《漢語大詞典》:仿刻
谓仿照原本的款式和字体刻印。《老残游记》第三回:“再望下翻,是一本 苏东坡 手写的 陶 诗,就是 毛子晋 所仿刻的祖本。”
《漢語大詞典》:契令
(1).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员。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然而竹帛废,契木起,斠紬者不作,凡契令工匠胥史学徒,又皆起而与圣者并有权,圣人所雅言益微。”
(2).犹法令。 章炳麟 《秦献记》:“ 商君 既诛,契令犹在。”
《漢語大詞典》:较刻(較刻)
校核刻印。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王云凤》:“ 王 ( 王云凤 )輒请 瑾 ( 刘瑾 )临太学,如 鱼朝恩 故事,復请较刻 瑾 近行法例,永俾遵守。”
分類:校核刻印
《漢語大詞典》:镌椠(鐫槧)
雕刻印刷的底板。《唐人小说·沈亚之〈湘中怨解〉》 汪辟疆 按语:“后人改定,未必出於传写鐫槧之误。”
《漢語大詞典》:译刻(譯刻)
翻译并刻印。 唐 白居易 《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经典,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
分類:翻译刻印
《漢語大詞典》:錾印(鏨印)
用模子刻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 美国 铸银钱之法:由鎔化而鼓铸,范围、淘洗、印花、鏨印,计大者每分时可成八十枚,小者每分时可成一百二十枚。”
分類:模子刻印
《国语辞典》:铁笔直书(铁笔直书)  拼音:tiě bǐ zhí shū
刻印时,不先用笔书写印文,直接下刀。如:「一般人刻印,总是先写后刻,齐白石却是铁笔直书。」
《漢語大詞典》:梓传(梓傳)
印行,刻印传播。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同儕过从者索閲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得四十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予幼从家大人手録诗藁中,见 牛左史 《周藩王宫辞》五首。诗虽不多,然可代《梦华録》数卷,因为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