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入梓
谓刻印书籍。梓,刻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此事 洪公 常入梓以示人。”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餘卷,虽入梓者已久,其门人 刘刚 復请 基 擷其精深,别成一编,庶几便於诵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读书题识:“ 具区 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
《漢語大詞典》:坊人
旧称刻印出售书籍的商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宾白》:“每成一剧,才落毫端,即为坊人攫去;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国语辞典》:印石  拼音:yìn shí
1.用以刻印的石头。
2.一种石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侧,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字,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
《國語辭典》:水印  拼音:shuǐ yìn
1.物体被水渗入后留下的痕迹。如:「这张黑纸上有块小小的水印。」
2.一种印在纸上或衣料上,具有防伪作用的图案。如:「新台币百元钞票上的梅花水印,是辨伪的重要依据。」
3.旧时商店的印章。
《漢語大詞典》:选书(選書)
(1). 唐 代应举者在考试前将所作诗文投送朝中显贵,以求赏识。 唐 孟郊 《初于洛中选》诗:“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2).指应举者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 唐 张籍 《哭胡十八遇》诗:“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
(3).选编诗文刻印成书,以供应试者仿作揣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杭城 文瀚楼 选书的 马二先生 ,讳叫做 静 的,先生想也相与?”
《國語辭典》:字帖  拼音:zì tiè
学习书法所用的临摹习字碑帖的通称。如:「选用好字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要务。」
《國語辭典》:灶马(灶馬)  拼音:zào mǎ
1.动物名。一种昆虫。体裸出,无翅,缺听觉。头小,触角呈丝状,甚长。背驼起,故俗称「灰骆驼」。后肢强大,善跳跃。常栖阴湿地,夜间多集灶旁,故称为「灶马」。也称为「灶鸡」。
2.绘印的灶神像。平时贴于灶上,至过年前,与祭品一同焚化。
《漢語大詞典》:经板(經板)
刻印经文的雕板。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清字经馆:“初贮经板於馆中,后改为实録馆,乃移其板於 五凤楼 中贮焉。”
《國語辭典》:殿本  拼音:diàn běn
凡殿版所刊印的书,均称为「殿本」。如:《殿本二十五史》。
《國語辭典》:蜡板(蠟板)  拼音:là bǎn
1.用蜡纸刻写或打字的底板。
2.电镀板的蜡模。将蜡熔于盘,蒙上黑铅粉,覆于所需的板上,在压平架下压出的板型。
《漢語大詞典》:明刻
明 代刻印的书。 唐弢 《晦庵书话·藏书家》:“一九四五--四八年间,一部极普通的 明 刻,如果有个‘陶陶室’钤记,几行‘复翁’题跋,要价马上高到黄金几十两。”
分類:刻印
《國語辭典》:坊本  拼音:fāng běn
旧称书肆所刊行的书本,以别于官本、家塾本。也称为「坊刻本」。
《國語辭典》:治印  拼音:zhì yìn
雕刻印章、篆刻。
《漢語大詞典》:镂本(鏤本)
刻印本。 明 杨慎 《〈新刊岑嘉州诗〉序》:“ 岑 诗故有鏤本,岁渐漫灭。”
分類:刻印印本
《國語辭典》:印曹  拼音:yìn cáo
职官名:(1)汉侍御史五曹之一。掌刻印。(2)主簿的别名。参见「主簿」条。
分類:主簿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