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修刺
刺头
持刺
祢刺
书刺
刺舌
刺破
刺齿
正刺
刺取
刺山
刺察
行刺
袖刺
守刺
《漢語大詞典》:修刺
置备名帖,作通报姓名之用。后汉书·文苑传·边让:“时宾客满堂,莫不羡其风。府掾 孔融 、 王朗 并修刺候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便於牛屋下修刺诣公。” 唐 李嘉祐 《送樊兵曹潭州谒韦大夫》诗:“修刺辕门里,多怜尔为亲。”
《漢語大詞典》:刺头(刺頭)
(1).犹埋头。古尊宿语录:“闻举经举论,便刺头入里许,念言念句,便遇着这般底,便是杀人贼。”
(2).见“ 刺儿头 ”。
分類:埋头
《國語辭典》:刺儿头(刺兒頭)  拼音:cì ér tóu
顽固、善于刁难、不易驾驭应付的人。
分類:不易对付
《漢語大詞典》:持刺
(1).手持兵刃刺杀。史记·货殖列传:“怯於众鬭,勇於持刺。”《汉书·王莽传上》:“震起机动,敌人摧折,虽有 賁 育 不及持刺。” 颜师古 注:“持刺谓持兵刃以刺。”
(2).执持名帖。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狐不从,持刺謁 华 。” 宋 欧阳修 《送杨子聪户曹序》:“持刺执版,求通姓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既归,深德 王 ,持刺謁谢,则门闔无人。”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
《漢語大詞典》:书刺(書刺)
(1).写名刺。后汉书·王符传:“后度辽将军 皇甫规 解官归 安定 ,乡人有以货得 雁门 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謁 规 。”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书姓字於奏上曰书刺。”
(2).指书札;名刺。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可命御史严諭百僚与出使之官,絶书刺往还之礼。”
《漢語大詞典》:刺舌
隋书·贺若弼传:“父 敦 以武烈知名,仕 周 为 金州 总管, 宇文护 忌而害之。临刑,呼 弼 谓之曰:‘吾必欲平 江南 ,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 弼 舌出血,诫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谓说话谨慎。 宋 苏轼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
分類:谨慎
《國語辭典》:刺破  拼音:cì pò
以尖锐的物体穿破。如:「气球被针刺破,瞬间气就消光了。」
分類:刺破
《國語辭典》:刺齿(刺齒)  拼音:cì chǐ
剔牙齿。《礼记。曲礼上》:「毋刺齿,毋歠醢。」
分類:牙齿
《漢語大詞典》:正刺
谓当面指摘缺点错误。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多承意从欲,少敢直言面议而正刺。”
《漢語大詞典》:刺取
(1).刺探。汉书·丙吉传:“驭吏因随驛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 云中 、 代郡 ,遽归府见 吉 白状。” 颜师古 注:“刺谓探之也。” 宋 苏舜钦 《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郡本多盗,公始至,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公为设策刺取,乃府大吏为之囊橐,以故益滋不败。”
(2).犹掘取。 宋 苏辙 《息壤》诗:“江上寒沙薄如席,一夕坟起成高邱……窃持大畚负长鏄,刺取不已帝使流。”
(3).采取,选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坤:“﹝道人﹞曰:‘此皆之一端耳。’出一小篋,随所问刺取诸家之书,为 蔡 指示。” 章炳麟 新方言·附岭外三州语:“因刺取二家言,凡六十餘事,颇有发正,别为一篇。”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迨 嘉靖 间, 唐 人小説乃復出,书估往往刺取太平广记中文,杂以他书,刻为丛集,真伪错杂,而颇盛行。”
《漢語大詞典》:刺山
旧传 甘肃 敦煌 东南一百三十里有 悬泉水 ,出 龙勒山 腹。 汉 将 李广利 伐 大宛 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见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沙洲》。后遂以为典实。 宋 范仲淹 《水车赋》:“渤潏腾波,忽若刺山之泉涌;潺湲去浪,渐如澄山之练舒。”
《漢語大詞典》:刺察
探伺侦察;监察。 宋 曾巩 《送丁琰序》:“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宋 曾巩 《监察御史制》:“尔好古知方,强於自立,刺察之任,往其钦哉。”
分類:侦察监察
《國語辭典》:行刺  拼音:xíng cì
暗杀。《三国演义》第四回:「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用什么暗杀主义,要学那小说上行刺的法子,将几位大员谋害了好举事的说话。」
分類:行刺暗杀
《漢語大詞典》:袖刺
置名刺於袖中,以备拜谒时通名。 宋 林逋 《送僧休复之京师》诗:“到京当袖刺,馆阁尽名公。” 明 无名氏 《西轩客谈》:“有客曳长裾,袖刺謁豪閎;低头拜閽者,始得通姓名。”
《漢語大詞典》:守刺
太守与刺史。泛指地方长官。宋史·胡寅传:“遴选守刺,久于其官,痛刈姦赃,广行於宽恤者,爱民之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