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刺背
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臣刺背:“刺背一事始於 宋 岳少保 飞 。”
《漢語大詞典》:墨黥
(1).墨刑。周礼·秋官·司刑“墨罪五百” 汉 郑玄 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汉书·刑法志“墨罪五百” 唐 颜师古 注:“墨,黥也。凿其面以墨湼之。”
(2).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
《漢語大詞典》:雕刺
(1).古代刑徒发配时面上刺字。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你这短命贼怎将我来胡雕刺,迭配去别处官司。”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这里的‘雕刺’实指往脸上刻刺‘逃奴’二字。”
(2).谓指攀他人。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现如今告状的全不似古贤师,这般家閒雕刺。”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雕刺,又作调刺,读如跳七。意谓指攀他人。”
《漢語大詞典》:刺涅
在面部刺字涂墨,以为标记。宋史·兵志七:“窃闻道路汹汹相怖,云诸军捉人刺涅以补闕额,率数人驱一壮夫,且曳且殴,百姓叫呼,或啮指求免。”
《漢語大詞典》:涅手
在手臂上刺字涂墨。 宋 苏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帅 刘守光 又从而为之黥面涅手之制,天下遂以为常法。”
《漢語大詞典》:涅墨
在人身上刺字或图案,再涂以墨作标志。古代五刑之一有墨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周书有涅墨之刑。”
《國語辭典》:涅面  拼音:niè miàn
古代墨刑的一种。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为斧形,号破柴都。」
《國語辭典》:黥首  拼音:qíng shǒu
在额头上刺字、涂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后汉书。卷四十三。朱晖传》:「臣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三国演义》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國語辭典》:墨刑  拼音:mò xíng
古代五刑之一。指在罪轻者前额刺字,并染上墨色颜料。《书经。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土。」汉。孔安国。传:「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
《国语辞典》:针笔匠(针笔匠)  拼音:zhēn bǐ jiàng
为人纹身刺字的工匠。《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刘知远出去将钱雇倩针笔匠文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宝青龙,背脊上刺一个笑天夜叉。」
《漢語大詞典》:黵面
在脸上刺字涂墨。古代多作为刑罚而施于犯人。隋书·刑法志:“遇赦降死者,黵面为劫字,髠钳,补冶锁士终身。”宋史·兵志七:“ 唐 末,士卒疲於征役,多亡命者, 梁祖 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号。”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黵面》:“至 天监 中,弛黵面之刑。”
《漢語大詞典》:文笔匠(文筆匠)
专在人身上刺字刻花的匠人。《水浒传》第八回:“就此日府尹回来陞厅,叫 林冲 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箇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 沧州 牢城。”
《漢語大詞典》:刑黥
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史记·商君列传:“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国语辞典》:打金印  拼音:dǎ jīn yìn
古时在犯人面上刺字。《水浒传》第八回:「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
分类:犯人刺字
《漢語大詞典》:刁墨
即古之墨刑。在受刑者额上刺字。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文身:“盖《周官》有墨刑罚五百,故曰刁墨皂巾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