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3
词典
3
分类词汇
30
共33,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衣工
鼲貂
纫箴
针姑
衬里
裁衣日
鼲子
抬肩
裁衣尺
布料
绷线
敹一针
裁缝铺
艾衣
称体裁衣
《國語辭典》:
衣工
拼音:
yī gōng
制作衣服的工人,裁缝。《文选。郭泰机。答傅咸诗》:「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
分類:
制衣
工匠
《漢語大詞典》:
鼲貂
鼲和貂。均为鼠属,其毛皮极为珍贵,可制衣裘。古代侍臣常以其尾为冠饰。 汉
刘桢
《答曹丕借廓落带书》
:“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幘。”
《
北史·魏任城王澄传
》
:“ 澄 上表諫曰:‘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清
钱澄之
《典裘歌》
:“过市鼲貂殊足羞,不衷妖服迹如扫。”
分類:
毛皮
珍贵
制衣
衣裘
《漢語大詞典》:
纫箴(紉箴)
亦作“ 纫鍼 ”。亦作“ 纫针 ”。 以线穿针。引申为缝制衣物。
《
礼记·内则
》
:“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段成式
《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
:“ 阿贺 今住 洛阳 会节坊 , 成式 家雇其纫针。” 唐
康骈
《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
》
:“有母同居,盖以纫鍼为业。”
分類:
穿针
缝制
制衣
衣物
《漢語大詞典》:
针姑(針姑)
(1).制衣之神。后世女子多以作祭祀或占卜求验的对象。
《
宋史·颜衎传
》
:“ 临济 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篤。 衎 至,即焚其庙。”
(2).以为占卜名。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微如针属尾”自注:“以针姑卜,伺其尾相属为兆,名针姑。”参见“ 针神 ”。
分類:
制衣
占卜
女子
祭祀
《國語辭典》:
针神(針神)
拼音:
zhēn shén
精于缝纫、刺绣的女子。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卷七:「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所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曰『针神』。」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三一五首之一八五:「娇小温柔播六亲,兰姨琼姊各沾巾。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洛神。」
分類:
针线活
特别
女子
精巧
之
制衣
《國語辭典》:
衬里(襯裡)
拼音:
chèn lǐ
添衬在衣服里面的布,使衣服厚暖硬挺。
分類:
衬里
缝制
制衣
衣服
里面
《漢語大詞典》:
裁衣日
指适宜于裁制衣服的黄道吉日。旧时迷信,以为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制衣则有福。
《水浒传》
第二四回:“ 王婆 道:‘娘子家里有历日么?借与老身看一看,要选个裁衣日。’”参阅 汉 王充
《
论衡·讥日
》
。
分類:
适宜
宜于
裁制
制衣
衣服
迷信
《漢語大詞典》:
鼲子
灰鼠。其毛皮柔软,可制衣裘。
《
后汉书·鲜卑传
》
:“有又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为名裘。”
《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
“ 刘备 奔走,仅以身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胡冲
《吴历》
:“ 文帝 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鎧、騑马,又以素书所作
《典论》
及诗赋与 权 。”亦指鼲鼠皮所制的衣裘。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
:“百僚师:落其賏珠,冠其孔雀,服其鼲子。”
分類:
毛皮
柔软
制衣
衣裘
《国语辞典》:
抬肩
拼音:
tái jiān
量制衣服时,从腋下到肩膀中间的尺寸。也称为「抬裉」。
分类:
制衣
衣服
腋下
肩膀
中间
尺寸
《国语辞典》:
裁衣尺
拼音:
cái yī chǐ
旧日常用的尺,可作为裁制衣服的量尺,故称为「裁衣尺」。也称为「裁尺」。
分类:
旧日
日常
裁制
制衣
衣服
《国语辞典》:
布料
拼音:
bù liào
棉、麻、苧、葛、毛、绸缎等裁制衣物的材料。如:「这套西装是采用上好布料裁制而成。」
分类:
布料
绸缎
裁制
制衣
衣物
材料
《国语辞典》:
绷线(绷线)
拼音:
bēng xiàn
1.缝制衣服时,先以疏松间隔的针线组缝固定。
2.将刺绣品钉牢于绷子上的线。
分类:
缝制
刺绣
制衣
衣服
疏松
松间
间隔
针线
固定
《国语辞典》:
敹一针(敹一针)
拼音:
liáo yī zhēn
粗略的缝制衣服。如:「他不过敹一针,一件上衣便很快完成了。」
分类:
粗略
缝制
制衣
衣服
《國語辭典》:
裁缝铺(裁縫鋪)
拼音:
cái feng pù
为人缝制、修改衣服的店铺。也称为「裁缝店」。
分類:
代人
人缝
缝制
制衣
衣服
铺子
《漢語大詞典》:
艾衣
古俗,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谓服之能祛毒。
《
辽史·礼志六
》
:“五月重五日午时,採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赐三事。”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岁时杂记》
:“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国主著之,蕃 汉 臣僚各赐艾衣三事。”
分類:
端午
采艾
艾叶
制衣
《国语辞典》:
称体裁衣(称体裁衣)
拼音:
chèng tǐ cái yī
切合身材,以裁制衣服。语本《南齐书。卷四一。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后用以比喻事情做得刚好合适。
分类:
切合
合身
身材
裁制
制衣
衣服
做得
刚好
好合
合适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