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以柔制刚(以柔制刚)  拼音:yǐ róu zhì gāng
用柔弱之道来制服刚强。比喻用温和的方法取胜。《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铁保等条陈修防各事,惟于原议高堰石坦坡,未曾筹及蓄清刷黄,专在固守高堰,实得全河关键,以柔制刚,其法最善。」也作「以柔克刚」。
《国语辞典》:以弱制强(以弱制强)  拼音:yǐ ruò zhì qiáng
用弱小的力量制服强敌。《晋书。卷六。明帝纪》:「帝崎岖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隋唐演义》第五○回:「陛下尝能以弱制强,稍得一胜,便起骄矜之意,以致三军损折。」
《国语辞典》:号挂子(号挂子)  拼音:hào guà zi
一种清代军士的制服。《负曝闲谈》第二二回:「两个亲兵穿著太极图的号挂子,手里拿了藤条,在那里驱逐闲人。」
分类:军士制服
《国语辞典》:黑狗子  拼音:hēi gǒu zi
日本警察身著黑色制服,故抗日时,中国百姓对于那些效命日本帝国主义的警察,称为「黑狗子」。
《国语辞典》:大学服(大学服)  拼音:dà xué fú
大专院校学生的制服。常见式样是卡其布西装外套,搭配白衬衫、黑色领带,男著长裤,女著短窄裙。通常在重要庆典、会议等正式场合穿著。如:「大一新生著大学服在礼堂参加新生训练。」
《国语辞典》:擒服  拼音:qín fú
捉拿制服。如:「经过一阵追捕之后,警察终于将盗匪擒服。」
分类:捉拿制服
《国语辞典》:便衣警察  拼音:biàn yī jǐng chá
俗称不穿制服执勤的警察人员。如:「群众中,夹杂一些便衣警察执行采證工作。」
《国语辞典》:太空装(太空装)  拼音:tài kōng zhuāng
1.太空人所穿之特制服装。
2.俗称仿照太空人穿著,以尼龙制成之外套或服装。
《國語辭典》:风行草靡(風行草靡)  拼音:fēng xíng cǎo mǐ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参见「风行草偃」条。《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漢語大詞典》:风驰草靡(風馳草靡)
见“ 风行草靡 ”。
《漢語大詞典》:攻心战(攻心戰)
指在思想上、心理上制造压力,以制服对手的战术或工作方法。 李玲修 《笼鹰志》:“工作组不仅搞体力消耗战,还搞攻心战。”
《漢語大詞典》:风纪扣(風紀扣)
制服领口上的搭扣。 叶圣陶 《皮包》:“ 白警官 挺挺胸,右手按着风纪扣。” 刘心武 《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國語辭典》:后发制人(後發制人)  拼音:hòu fā zhì rén
先让一步,静观其优劣,然后再攻其弱点,一举制伏对方。如:「他头脑冷静,遇事常能后发制人。」
《國語辭典》:柔能制刚(柔能制剛)  拼音:róu néng zhì gāng
柔弱能制服刚强。《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明。沈采《千金记》第五出:「看起来这兵法不过是柔能制刚,弱能胜强,以逸待劳,能勇能怯之意。」也作「柔能克刚」。
《國語辭典》:三道头(三道頭)  拼音:sān dào tóu
旧时称上海租界的外国警长。因其臂章的标志有三道横,故称为「三道头」。
《漢語大詞典》:警服
警察穿的制服。 徐珂 《清稗类钞·狱讼·京师中兴旅馆案》:“汝不观我衣警服乎?”《新民晚报》1990.3.3:“守候在旁的公安干警一拥而上,将其抓获。并查出 刘犯 随身携带的八三式公安警服。”
分類:警察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