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1,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下一页
分别陀罗尼
计度分别
差别假立寻思
三乘别教
得无分别自在
会合必别离
差别求不得
差别因果
差别义
别相念
分别净华
缘还分别
业用差别
身受差别
佛类词典(续上)
理经通别分别陀罗尼
计度分别
差别假立寻思
三乘别教
得无分别自在
会合必别离
差别求不得
差别因果
差别义
别相念
分别净华
缘还分别
业用差别
身受差别
理经通别
【三藏法数】
理即一切言教所诠之义理也,理则不二,名字非一,故智论云: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如或言实相,或言法界等。名异故别,理一故通;所谓理从名故别,名从理故通也。
理即一切言教所诠之义理也,理则不二,名字非一,故智论云: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如或言实相,或言法界等。名异故别,理一故通;所谓理从名故别,名从理故通也。
分别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计度分别
【三藏法数】
谓意识于不现见事,计较量度,而起分别,故名计度分别。
谓意识于不现见事,计较量度,而起分别,故名计度分别。
差别假立寻思
【三藏法数】
谓于诸法能诠之中,推求差别,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差别假立寻思。
谓于诸法能诠之中,推求差别,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差别假立寻思。
三乘别教
【三藏法数】
谓如四谛缘起经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所共学。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别相,故云三乘别教。
谓如四谛缘起经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所共学。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别相,故云三乘别教。
得无分别自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三界,性无动移故也。)
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于三界,性无动移故也。)
会合必别离
【三藏法数】
人之生世,离必有会,合必有离,此理之自然,而非人意之所能必。故今之会合,安知异时而不别离,故会合亦不可久保也。
人之生世,离必有会,合必有离,此理之自然,而非人意之所能必。故今之会合,安知异时而不别离,故会合亦不可久保也。
差别求不得
【三藏法数】
谓于名于物,各有差别之相,一一分别推求,悉归于空,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差别及物差别,知俱空,故悉不可得,故云差别求不得。
谓于名于物,各有差别之相,一一分别推求,悉归于空,皆不可得。故论云:推名差别及物差别,知俱空,故悉不可得,故云差别求不得。
差别因果
【三藏法数】
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差别因果之法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辩因;后三品,明果,亦名生解因果,故名差别因果也。(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二十九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也。)
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差别因果之法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辩因;后三品,明果,亦名生解因果,故名差别因果也。(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二十九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也。)
差别义
【三藏法数】
谓诸佛说法度诸众生,则现法、报、应三身差别之相,故名差别义。
谓诸佛说法度诸众生,则现法、报、应三身差别之相,故名差别义。
别相念
【三藏法数】
别,谓各别。相,谓行相,念,即观也。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种行相,各别不同,故名别相念。
别,谓各别。相,谓行相,念,即观也。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种行相,各别不同,故名别相念。
分别净华
【三藏法数】
分别净华者,谓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修无漏行,断除思惑,于真空理善能分别,则内慧清净,道果自成也。(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思惑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也。)
分别净华者,谓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修无漏行,断除思惑,于真空理善能分别,则内慧清净,道果自成也。(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思惑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也。)
缘还分别
【三藏法数】
经云:分别之处则复见缘,而言还者,谓有分别所对之处,则有所缘之相,若无所对五尘之境,则无缘相而可分别。是则缘属分别,故复还于分别也。当知所缘分别之相可还,而能分别之性不可还也。若能分别之性亦可还者,则不缘境时,无复知其无分别矣。故曰缘还分别。(缘者,系也。谓心缘系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所对之处,即五尘之境也。)
经云:分别之处则复见缘,而言还者,谓有分别所对之处,则有所缘之相,若无所对五尘之境,则无缘相而可分别。是则缘属分别,故复还于分别也。当知所缘分别之相可还,而能分别之性不可还也。若能分别之性亦可还者,则不缘境时,无复知其无分别矣。故曰缘还分别。(缘者,系也。谓心缘系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所对之处,即五尘之境也。)
业用差别
【三藏法数】
谓此识随染缘,而造恶业。随净缘,而造善业。差别不同,是名业用差别。
谓此识随染缘,而造恶业。随净缘,而造善业。差别不同,是名业用差别。
身受差别
【三藏法数】
身以积聚为义,谓此能含藏一切诸法,故名为身,由能领受第七末那识染净之缘所熏,而于善恶诸法不相混滥,是名身受差别。(梵语末那,华言意。)
身以积聚为义,谓此能含藏一切诸法,故名为身,由能领受第七末那识染净之缘所熏,而于善恶诸法不相混滥,是名身受差别。(梵语末那,华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