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72,分11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五利功
曰利
遮塞
征大宛
词典
利害
利害
名利
不利
为利
舍利
利病
利名
利于
势利
地利
典故
五利功

相关人物
魏绛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九〈襄公·传四年〉~508~
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动,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脩民事,田以时。
《新校本晋书》卷四十三《乐广传》
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顿愈。

例句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吴融 金桥感事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权德舆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典故
曰利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一上〈梁惠王章句上〉~9~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典故
遮塞
 
遮玉门
 
闭玉门

相关人物
李广利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贰师将军(李广利)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例句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李昂 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 古从军行

斩虏还遮塞,绥降更筑城。 裴漼 奉和御制旋师喜捷

典故
征大宛

相关人物
李广利

参考典故
天马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上》
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别邑七十馀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爱其宝马不肯与。汉使妄言,宛遂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前后十馀万人伐宛,连四年。宛人斩其王毋寡首,献马三千匹,汉军乃还,语在张骞传。

例句

今日歌天马,非关征大宛。 储光羲 和张太祝冬祭马步

《國語辭典》:利害  拼音:lì hài
1.利益和损害。《周礼。夏官。山师》:「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
2.关系。《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汝兄巨卿不来,有甚利害?何苦自哭如死?」
《國語辭典》:利害  拼音:lì hai
1.严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也作「厉害」。
2.猛烈、高强。《文明小史》第四○回:「果然利害!筱山兄这样深的学问都顽不过一个女孩子,我想中国女子的脑筋,只怕比男子还灵!」也作「厉害」。
分類:厉害
《國語辭典》:名利  拼音:míng lì
名誉和财利。如:「只要我做事守法守度,追求名利也可以是光明磊落的生活目标。」《魏书。卷八九。酷吏列传。羊祉》:「好慕名利,颇为深文,所经之处,人号天狗下。」唐。骆宾王〈帝京篇〉:「古来名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國語辭典》:不利  拼音:bù lì
1.不顺遂。如:「流年不利。」
2.有坏处,没有好处。《管子。乘马》:「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三国演义》第一回:「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
3.不锋利。《论衡。书解》:「称干将之利,刺则不能击,击则不能刺,非刃不利,不能一旦二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韵府拾遗 寘韵》:为利(为利)
刘昼新论为仁则不利为利则不仁按为平声
分类:为利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漢語大詞典》:利病
(1).犹利弊,利害。《淮南子·要略》:“兆见得失之变,利病之反,所以使人不妄没於势利,不诱惑於事态。”新唐书·杨瑒传:“帝尝召宰相大臣议天下户版 延英殿 , 瑒 言利病尤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文学之士,不至遗弃,又通知民间利病,以其曾试於外也。”
(2).优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季绪 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3).利于治病。越绝书·外传计倪传:“苦药利病,苦言利行。”
《漢語大詞典》:利名
名利。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 韩玉 《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及至后边风云际会,超出泥涂,终日在仕宦途中、冠裳里面驰逐富贵,奔驱利名。”
分類:名利
《漢語大詞典》:利于(利於)
对某人或某事物有利。如:忠言逆耳利于行。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权势和财利。《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太史公曰》:「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红楼梦》第六回:「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2.形势有利。「势」文献异文作「埶」。《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财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作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复世上人,不要十分势利。」
《國語辭典》:地利  拼音:dì lì
1.地理形势上占优势。《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土地生产的能力。《管子。牧民》:「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