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7,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冲突
争利
义兵
染指
殉国
英烈
公法
遗利
惠利
民利
奸利
徇公
实际
贪利
五利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漢語大詞典》:争利
(1).争夺利益。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王先谦 集解:“蚤与爪同。言仕乱世骄君,纵得小利,终丧其身。”史记·魏世家:“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曷有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 任涛 郑洪庆 《略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采取压低基数、扩大留成比例、乱摊乱挤成本等不正当手段与国家争利。”
(2).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 贾林 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史记·秦本纪:“ 晋君 弃其军,与 秦 争利,还而马騺。 繆公 与麾下驰追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 匈奴 不可击也。”三国志·魏志·袁尚传:“ 太祖 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 ( 审配 )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 淮南 平,则 江 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國語辭典》:义兵(義兵)  拼音:yì bīng
1.仗义兴起,除暴救民的兵。《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也作「义军」。
2.泛称自备器械,不支领官俸,团结自卫的义务兵。南宋初最盛。《宋史。卷一九○。兵志四》:「河北东、陕西有义勇,麟州有义兵。」
《國語辭典》:染指  拼音:rǎn zhǐ
春秋时,郑灵公故意不让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鼋鱼美食。子公大怒,伸指于鼎中沾点汤,尝了一下鼋鱼的味道即走。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唐。皮日休 酒中十咏诗一○首之四:「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论秦蜀》:「夫鼎足之说始于蒯通。然通之说韩信,于此犹有汉之一足。当三国时而为是说,则献帝无复染指之望矣。」
《國語辭典》:殉国(殉國)  拼音:xùn guó
为保全国家而奉献生命。晋。殷仲文 罪衅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宋书。卷八十八。沈文秀传》:「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國語辭典》:英烈  拼音:yīng liè
1.英雄伟烈。如:「英烈千秋」、「满门英烈」。《英烈传》第六三回:「如今徐达智勇无双,常遇春英烈盖世,还有一个叫做朱亮祖。」
2.指丰伟的功业。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二首之二:「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清。赵翼 古诗二○首之四:「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國語辭典》:公法  拼音:gōng fǎ
1.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公法?」
2.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漢語大詞典》:遗利(遺利)
(1).未尽其用的利益。管子·版法解:“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地无遗者。”汉书·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餘力。” 宋 苏舜钦 《论五事》:“国家富有四海,生齿实緐,山泽之间,举无遗利。”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分业愈多则愈专而愈精,地无遗利,人无重业。”
(2).犹言留下好处。《淮南子·修务训》:“彼非轻身而乐死,务在於前,遗利於后。”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 西门 遗利, 史起 兴叹。”
(3).馀利;剩馀的好处。 宋 张方平 《论国计》:“自尔时及今二十年,但闻比校督责,不闻有所宽减也,如此浚取,天下岂復有遗利。” 清 王省山 《吴中吟》:“持筹者何人,搜括无遗利。”
(4).犹拉稀。利,通“ 痢 ”。新唐书·儒学传上·陆元朗:“ 王世充 僭号,封子 玄恕 为 汉王 ,以 德明 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 德明 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 玄恕 入拜牀垂, 德明 对之遗利,不復开口,遂移病 成皋 。”
《漢語大詞典》:惠利
(1).谓恩惠及人使之得利。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墨綬长吏,职典理人,皆当以惠利为绩,日月为劳,褒责之科,所宜分明。”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春步西园见寄》:“今年太守尤难继,慈爱聪明惠利人。”
(2).指恩惠利益。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由拾遗公而使天子不尽得良臣,君子不尽得显位,人庶不尽被惠利,其害不为细,必望审察而远思之。” 李大钊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此时科学上有所发明普及的工人,才能得到他的惠利。”
(3).犹伶俐。 唐 李濬 松窗杂录:“﹝ 玄宗 ﹞初以 林邑国 进白鸚鵡,惠利之性特异常者,因暇日以金锦饰之,示於三相。”
《漢語大詞典》:民利
民众的利益、财利。书·盘庚中:“视民利用迁。”国语·楚语上:“若於目观则美,缩於财用则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老子:“絶圣弃智,民利百倍。”
《漢語大詞典》:奸利(姦利)
亦作“奸利”。 指非法谋取的利益。韩非子·奸劫弑臣:“百官之吏,亦知为姦利之不可以得安也。”汉书·王莽传下:“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姦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 唐 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往年 益州 长史 李崇真 将图此奸利,传檄称 吐蕃 欲寇 松州 ,遂使国家盛军以待之,转餉以备之。”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河北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 信都 欧阳修 以言事切直,为权贵人所怒。因其孤甥女子有狱,诬以姦利事。”明史·后妃传二·孝宗孝康张皇后:“ 鹤龄 延龄 并注籍宫禁,纵家人为奸利,中外诸臣多以为言,帝以后故不问。”
《漢語大詞典》:徇公
为国家利益而献身。徇,通“ 殉 ”。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冤狱书》:“有至忠之诚,徇公之节,执法不挠,为国殄讎。” 唐 白居易 《与严砺诏》:“卿徇公竭诚,臣节克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國語辭典》:实际(實際)  拼音:shí jì
1.真实的情形。如:「符合实际」、「做事要求实际,不要只讲门面。」
2.具体的、实在的。如:「实际行动」、「实际交易价格」。
《漢語大詞典》:贪利(貪利)
(1).贪求利益。管子·重令:“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苏秦 、 智伯 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贪利不止也。” 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林纾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天下有才之士,不犹 吴 妇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於乱邦,匪有全者。”
(2).贪图。韩非子·十过:“乃使 荀息 以 垂棘 之璧与 屈产 之乘,赂 虞公 而假道焉。 虞公 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汉 桓谭 《新论·祛蔽》:“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
《漢語大詞典》:五利
(1).五种利益、好处。左传·襄公四年:“和 戎 有五利焉。”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如輒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復何以怀四夷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国?”
(2).战时随机应变的五项原则。孙子·九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 汉 方士 栾大 的称号。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 黄金 不就,乃拜 大 为五利将军。”文选·潘岳〈西征赋〉:“ 武 雄略其焉在?近惑 文成 而溺 五利 !” 李善 注:“文成将军 李少翁 、五利将军 欒大 ,皆方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