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判若鸿沟(判若鴻溝)  拼音:pàn ruò hóng gōu
判,区分;鸿沟,战国时的运河,位于今河南省,相传楚汉相争时,划鸿沟为界。「判若鸿沟」比喻界线清楚,区别明显。如:「从此以后,他凡事讲求效率,和以往的作风判若鸿沟。」
《國語辭典》:判若两人(判若兩人)  拼音:pàn ruò liǎng rén
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前后截然不同。《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國語辭典》:判若云泥(判若雲泥)  拼音:pàn ruò yún ní
比喻相差极为悬殊。如:「他俩的遭遇真是判若云泥。」也作「判若天渊」。
《漢語大詞典》:判若水火
谓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明 方孝孺 《慎思堂铭》:“为休为祥,为兇为祸,所思一殊,判若水火。”
《韵府拾遗 虞韵》:判徒
唐书·狄仁杰传》:人君惟生杀柄不以假人,至簿书期会宜责有司。尚书省决事左右丞不勾杖,左右丞相不判徒,况天子乎?
《分类字锦》:判祥瑞案
石林燕语》:元丰官制行,王禹玉为左仆射,蔡持正为右仆射。新省成,即都堂,礼工郎中员外郎迎于门外,仆射拜毕,升厅,各判祥瑞案三道,学士两省官贺于厅上,中丞尚书以下百官班于庭下,东西向,仆射降阶就褥位,直省官赞揖,台吏引中丞出班,北向致辞贺,复位,直省吏赞拜,仆射答拜,退,即尚书省,燕侍郎给舍以上及中丞、学士皆与。时有司定仪制以闻,禹玉等拜辞,神宗以官名始正,特行之。
分类:宰执
《國語辭典》:判罪  拼音:pàn zuì
法院依据法律对于刑事诉讼被告者定罪。
《國語辭典》: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現實主義)  拼音:pī pàn xiàn shí zhǔ yì
一种十九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以写实的态度反映社会,并以批判的精神揭露社会罪恶与贵族奢靡的生活。代表作家有英国狄更斯、法国巴尔札克、俄国托尔斯泰等。
《國語辭典》:批红判白(批紅判白)  拼音:pī hóng pàn bái
形容巧匠移花接木与造化争妙的工艺。如:「大厅陈列著几株奇花异卉,那是有经验的花匠批红判白精心培育而成的珍稀品种。」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
分類:技艺
《分类字锦》:身言书判(身言书判)
唐书·选举志》:凡择人之法,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分类:偶字
《國語辭典》:审判长(審判長)  拼音:shěn pàn zhǎng
法院开合议庭时,于推事中推举一人为首,称为「审判长」。通常由庭长担任,在法庭上有指挥与维持秩序等权力。
《國語辭典》:审判官(審判官)  拼音:shěn pàn guān
1.在法庭上负责审判的官员。一般指审判长。
2.军事演习中,称判定演习得失胜负的人为「审判官」。
《漢語大詞典》:审判权(審判權)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审理和判决刑事、民事等案件的权力。
《漢語大詞典》:审判厅(審判廳)
旧时高等、地方和初级审判厅的通称。 清 朝末年设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在京师及各省、府、县分设高等、地方和初级审判厅,审理刑事、民事案件。北洋军阀政府沿袭 清 制,各地仍设审判厅。
分類:高等初级
《漢語大詞典》:审判庭(審判庭)
(1).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组织机构。审判庭由庭长一人、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
(2).为审理每一具体案件而成立的审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