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高宗咸亨年间登进士第。曾任雍州司功。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一、《唐诗纪事》卷七。《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5—约689,一说约636—695后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高宗乾封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后患风痹,居长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药中毒,手足致残。疾转笃,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作《释疾文》、《五悲文》等自伤。后终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而死。工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后人又称初唐四杰。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686,一说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尝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及经史。年弱冠,调邓王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高宗龙朔末(663),拜益州新都县尉。总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满去官。《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皆谓因染风疾去官,不确。其染风疾当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阳时。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饵,中毒,风疾转笃。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再徙阳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颍水而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卢照邻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与骆宾王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之基本体式。代表作为《长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诗风格典重清峻。诗集以明张燮辑《幽忧子集》为最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卢照邻(约630—约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贞观二十三年前后,为邓王(元祐)府典签,王爱重,比之相如。高宗总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药饵为事。调露年间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疾益笃,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忧子集》三卷,已佚。今《幽忧子集》七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初授邓王府典签。调新都尉。因风疾去官。沈痼挛废。不堪其苦。投颍水死。年四十。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签之日,即擅相如之誉,可谓彬彬学士矣。然神情流荡,早痾伤困,废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华,曜灵驻节,竟以不堪,自沉颍水,悲夫!壮士激志,而横骨朔野;忿妻感泪,而魂逐飘蓬。若生之死,谓之何哉?生感时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忧子》三卷,皆出词赋之上。
《艺苑卮言》
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怪俗极于《月蚀》,卑冗极于《津阳》,俱不足法也。
诗薮
卢、骆五言,骨干有馀,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
唐音癸签
范阳较杨微丰,喜其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
《竹林答问》
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江记室,间以奇气,振其丰采,唯贪排对,致气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虽繁弦损调,固无泛音。《长安古意》宛转芊绵,则七言佳体不让子山,开阖往来,犹以气胜。
《诗学渊源》
(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七言长篇,颇似子山。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敁其《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又有连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遂初。万岁通天中登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6 【介绍】: 唐苏州吴人,字崇贤。初名景初,睿宗赐现名。陆元方子。举制科第。历迁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初,不从太平公主废立之谋,及太平公主败,帝以其保护功,封兖国公。出为剑南按察使,政尚仁恕。徙河东,民吏怀之。累迁太子少保。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36 睿宗赐名象先,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高第,授扬州参军事,擢洛阳尉。入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迁中书侍郎。睿宗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开元六年(718)自隰州刺史徙润州刺史,九年,转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入为太子詹事,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去官。十三年,起复同州刺史,十七年入迁太子少保。二十四年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册府元龟》卷一七二、八六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秦州上邽人。姜皎子。生方周岁,帝许尚主。后沦谪二十余年。玄宗天宝初,皎甥李林甫为帝言之,始命袭楚国公。天宝十载尚新平公主,拜太常卿。后修植建陵,误毁连岗,代宗怒,贬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82 【介绍】: 唐清河人,字子初。代宗广德元年任刘晏转运从事。大历中任寿安尉,后罢任,侨居润州丹阳。起为淮西节度从事。德宗建中三年出使扬州,省家丹阳,寻卒。工诗,有名于时,所作婉媚绮错,长于兴喻。《中兴间气集》收录其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9—782 字子初,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代宗广德元年(763)任刘晏转运从事,约大历初改寿安县尉。大历中罢任侨居润州丹阳,十四年(779)为淮西节度从事,检校监察御史。德宗建中三年(782)出使扬州,省家丹阳,三月卒。生平见权德舆《监察御史清河张府君墓志铭》。众甫工诗。权德舆称其“时以缘情比兴,疏导心术,志之所之,辄诣绝境”(《墓志铭》)。高仲武称其诗:“婉媚绮错,巧用文字,工于兴喻。”(《中兴间气集》卷上)《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唐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登进士第。代宗永泰中至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后贬为长林丞。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官终虞部郎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卢纶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任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传》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长于近体,尤善五律。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
唐诗汇评
司空曙(?-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后登进士第,官主簿。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贞元初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曙乃卢纶表兄,与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
唐才子传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锵锵美誉,不亦宜哉!
《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
诗薮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
唐音癸签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
《诗源辨体》
曙五言律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
《近体秋阳》
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宋,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玄宗天宝末任校书郎,安史乱后归乡。代宗时入浙东幕,与严维、鲍防等时相联唱。官至殿中侍御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陈元初,误。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玄宗天宝末任校书郎,避乱归乡。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70)在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2卷。后官至殿中侍御史。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三、《宋高僧传》卷一七《神邕传》、《唐诗纪事》卷四七、《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又联句3首,《全唐诗续拾》补联句7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85 【介绍】: 唐赵州人,字茂初。解褐上邽主簿,举为长安尉。转兼殿中侍御史。德宗立,授检校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河阳三城镇遏使,与马燧等破田悦。兴元初检校右仆射,以疾请老。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太初,高平(今属山西)人。代宗大历六年(771)与徐淮、程序、徐泳等人同游相州,题咏唱和。生平事迹见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徐源字太初,高平人。诗一首。(《全唐诗》无徐源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8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履初。萧嵩孙。少秉清操,不尚侈靡。以荫为宫门郎,历歙、池二州刺史,迁湖南观察使、改同州刺史。有政声。擢兵部侍郎,进户部、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谏宦官参政,又与卢杞不合,出为江南宣抚。后坐事废居饶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797 【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字初阳。李齐物子。以荫仕,历官江陵令、饶州、苏州刺史、容州刺史、岭南节度使等。贞元中官终郑滑节度使。精晓吏道,所到之处皆有政声。然颇嗜财,为世所讥。卒谥昭。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
复。贞元中历官岭南道节度使。
李若初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 【介绍】: 唐赵郡人。李弘节曾孙。少孤贫,历陈州太康令,刺史李芃厚遇之。累授检校郎中、兼中丞、怀州刺史。又为衢州、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终为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诸道盐铁转运使。善于吏道,性严强力,束敛下吏,人甚畏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载初。少好读书。德宗建中末,陈少游荐于朝廷,为江西行营粮料使,以正直闻。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淮西吴少诚擅决司、洧水溉田,使者止之,不奉诏。命群临诘,少诚感悦听命。以奉使称旨,迁检校秘书监。贞元十六年,拜为义成军节度。寻遇疾卒,赠工部尚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0 字载初,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代宗大历八年(773)为淮南节度从事。德宗建中四年(783)任监察御史兼江西行营粮料使。兴元元年(784)后历佐江西、荆南、襄阳幕。贞元六年(790)入拜侍御史,累转左司、职方、兵部三员外郎,迁兵部郎中。十三年出为义成军行军司马,十六年拜义成节度使,九月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6 【介绍】: 唐人,字太初。德宗贞元进士,又擢宏词科。佐韦皋府,皋卒,辟主后务,宪宗以给事中召之,不奉诏,即拜检校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使。辟益傲慢,求统三川,高崇文等将神策行营兵西讨,诏许自新,不听。崇文取东川,诏乃夺其官职,擒送京师斩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 字太初,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德宗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从事,由金吾仓曹参军累迁至御史中丞、支度副使。顺宗即位,奉韦皋命至长安求领三川地。王叔文坚拒不与。皋卒,刘辟自立为西川节度留后。诏除给事中,令赴阙。刘拒不奉诏。永贞元年(805)十二月,正除检校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使。复求都统三川,发兵取梓州。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宰相杜黄裳荐高崇文率师进讨。九月被擒伏诛。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辟字太初。贞元中擢进士宏词科。佐韦皋幕府。累迁御史中丞度支副使。永贞元年。皋卒。辟主留后。讽诸将上表徼旄节。授检校工部尚书。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又求都统三川。遂举兵围梓州。宰相杜黄裳荐高崇文李元奕等讨之。元和元年九月。辟遁走。擒送京师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