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侧匿(側匿)  拼音:cè nì
1.古代天文学上指朔日而初月见于东方。亦可形容畏缩犹豫,迟疑不进。《周礼。春官。保章氏》:「日月之变动」句下汉。郑玄。注:「日有薄食晕珥,月有盈亏朓侧匿之变。」《宋书。卷二三。天文志。序》:「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侧匿,迟不敢进也。」
2.形容阴邪奸私。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人民,侧匿颇僻,隐蔽不公。」
《漢語大詞典》:弦朔
(1).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日(弦日)和初一日(朔日)。黄庭遁甲缘身经·心藏图:“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
(2).指岁月。 明 袁宏道 《德州舟中清明》诗:“俯仰一小笼,焉知弦朔易。空里跃红粧,始觉清明至。”
(3).喻彼此间隔,难通音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三八》:“音信阔弦朔,方悟千里遥,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
《漢語大詞典》:朔晦
朔日和晦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汉书·李寻传》:“朔晦正终始,弦为绳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 晋 杜预 《春秋长历论》:“始失於毫毛,而尚未可觉,积而成多,以失弦望朔晦,则不得不改宪而从之。”
《漢語大詞典》:殷事
(1).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君薨既殯,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 孔子 曰:‘归居於家,有殷事则之君所。朝夕否。’” 郑玄 注:“殷事:朔月、月半,荐新之奠也。”新唐书·礼乐志四:“今诸陵朔、望食,则近於古之殷事;诸节日食,近於古之荐新。”
(2).指 武王 伐 纣 之事。史记·留侯世家:“ 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漢語大詞典》:送寒衣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月一日,祭先墓,剪彩纸为衣裳焚化,谓之送寒衣。”
《漢語大詞典》:过殿(過殿)
古代天子在每月初一祭告于明堂和祖庙后到便殿听政。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每月视朔则御 文德 ,所谓过殿也。东西阁门皆在殿后之两旁。月朔不过殿则御 紫宸 ,所谓入閤也。”
《漢語大詞典》:粘鸡
旧时礼俗:正月初一为鸡日,画鸡贴有门上,以示谨始。
《国语辞典》:望朔  拼音:wàng shuò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与十五。如:「奶奶在每月的望朔都吃素。」
《漢語大詞典》:端日
农历正月初一日。《岁华纪丽·元日》“八节之端” 明 胡震亨 注:“又云端日,谓履端者也。”
《漢語大詞典》:新朔
(1).指农历每月初一。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2).特指新年正月初一。 清 胡香昊 《漫兴》诗:“人间甲子更新朔,江上峯峦未改青。”
《漢語大詞典》:告月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 告朔 ”。
《國語辭典》:告朔  拼音:gù shuò
朔,每月初一日。告朔是古代一种祭祀仪式。天子在岁末时,将来年每月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拜受,藏于祖庙,每月朔日,以活羊祭告于庙,然后听政。《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國語辭典》:节节高(節節高)  拼音:jié jié gāo
1.民间风俗在正月初一插冬青、柏枝、芝麻梗于屋檐上,以祈求日日上进,称为「节节高」。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熙朝乐事》。
2.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北曲入黄钟宫,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
《漢語大詞典》:日完
(1).一天所做的事情。国语·周语中:“月会、旬修,日完不忘。” 韦昭 注:“日完,一日之所为。”
(2).谓太阳完整无缺。指朔日不发生日蚀。古代迷信认为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日完其朔,月不掩望。” 李善 注引汉书:“天下太平,日不蚀朔,月不掩望。” 吕向 注:“完,全也。日蚀在朔,月蚀在望,言今日月朔望皆全也。”
《漢語大詞典》:入转(入轉)
旧历计月,以朔为初一,子初交朔为“入转”。隋书·律历志下:“推入转术:终实去积日,不尽,以终法乘而又去。不如终实者,满终法得一日,不满为餘,即其年天经朔夜半入转日及餘。”
分類:旧历初一
《國語辭典》:旦会(旦會)  拼音:dàn huì
元旦的朝会。《南齐书。卷九。礼志上》:「秦人以十月旦为岁首,汉初习以大飨会,后用夏正,飨会犹未废十月旦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