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86
词典
4
分类词汇
182
共182,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数位艺术
情词易工
古人影子
焊接艺术
精心杰作
吉备真备
女性艺术史
玛莎葛兰姆
马厝卡舞曲
著作邻接权
我手写吾口
行为艺术者
作诗填词
个人秀空间
发乎情,止乎礼义
《国语辞典》:
数位艺术(数位艺术)
拼音:
shù wèi yì shù
从构思到成果储存、表现,主要都利用电脑科技来协助的艺术创作。可展现数位档案的特质。
分类:
构思
成果
储存
电脑
科技
协助
艺术
创作
《国语辞典》:
情词易工(情词易工)
拼音:
qíng cí yì gōng
明代戏曲家何良俊为了改变戏曲创作刻板、毫无生气的现象所提出的理论。他以为在文艺作品中,描述情感及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情词」,对作家及演员而言,容易取得完美的表现语言及形式;就读者及观众而言,则容易引起共鸣,故谓之「情词易工」。见明。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
》卷三十七。
分类:
戏曲
创作
刻板
毫无
无生
生气
提出
理论
《国语辞典》:
古人影子
拼音:
gǔ rén yǐng zi
讽刺他人的创作只会模仿而无创新。明。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子擿我文曰:『子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
分类:
讽刺
他人
创作
只会
模仿
创新
《国语辞典》:
焊接艺术(焊接艺术)
拼音:
hàn jiē yì shù
一种现代新兴造形的制作技术。多采钢、铁、铜等材料来创作。与传统雕塑创作方式大异其趣。
分类:
现代
新兴
兴造
造形
技术
多采
材料
料来
创作
《国语辞典》:
精心杰作(精心杰作)
拼音:
jīng xīn jié zuò
用心创作的作品。如:「这件雕刻品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精心杰作。」
分类:
用心
创作
作品
《国语辞典》:
吉备真备(吉备真备)
拼音:
jí bèi zhēn bèi
人名。(西元693~775)日本片假名的创作者。唐朝时来华留学,作片假名,开日本文字的先河。
分类:
人名
日本
创作
作者
公元
《国语辞典》:
女性艺术史(女性艺术史)
拼音:
nǚ xìng yì shù shǐ
以叙述女性艺术创作沿革为主题的专题史。
分类:
叙述
创作
沿革
主题
专题
《国语辞典》:
玛莎葛兰姆(玛莎葛兰姆)
拼音:
mǎ shā gě lán mǔ
Martha Graham
人名。(西元1893~1992)美国女舞蹈家,擅指导及创作。是位世界闻名且最具特色的现代舞蹈家。
分类:
人名
美国
舞蹈家
指导
创作
公元
《国语辞典》:
马厝卡舞曲(马厝卡舞曲)
拼音:
mǎ cuò kǎ wǔ qǔ
波兰的民族舞曲。萧邦利用民族性的调式创作而成,为三拍子的中速舞曲,通常重音在第三拍。后来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用这种技巧创作。
分类:
波兰
民族舞
用民
调式
创作
《国语辞典》:
著作邻接权(著作邻接权)
拼音:
zhù zuò lín jiē quán
邻接于著作权的权利。传统的著作权主要保障著作人心智的创作行为,但表演人、录音物制作人及广播机构利用他人的著作重新加以诠释,由于也花了相当大的心力及投资,是否明文予以保护,各国立法不同。
分类:
邻接
著作权
权利
保障
著作人
心智
创作
《国语辞典》:
我手写吾口(我手写吾口)
拼音:
wǒ shǒu xiě wú kǒu
清代诗人黄遵宪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主张用通俗语言进行写作。也作「我手写我口」。
分类:
诗人
提出
诗歌
创作
理论
《国语辞典》:
行为艺术者(行为艺术者)
拼音:
xíng wéi yì shù zhě
从事行为艺术的创作者。
分类:
从事
事行
创作
作者
《国语辞典》:
作诗填词(作诗填词)
拼音:
zuò shī tián cí
创作诗词。如:「她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很擅长作诗填词。」
分类:
创作
作诗
《国语辞典》:
个人秀空间(个人秀空间)
拼音:
gè rén xiù kōng jiān
网站上提供个人创作展现的网页空间。
分类:
网站
提供
个人
创作
展现
网页空间
《国语辞典》:
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止乎礼义)
拼音:
fā hū qíng,zhǐ hū lǐ yì
本是儒家对诗歌创作的文学批评观念。语出《诗经。大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后用以指男女交往应有的规律。如:「情侣约会最好能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踰矩。」
分类:
本是
儒家
诗歌
创作
文学批评
观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