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63,分345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间平襟度
建平家
随何
蛟龙匣
劫火烧
竹林七贤
解衣
今为时怜
金人梦
芝房雅奏
经传拱汉皇
刘景升
生子当如孙仲谋
镜奁换
千日酒
典故
间平襟度

相关人物
刘德(河间献王)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列传·河间献王刘德〉~240~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433~
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为人美须髯,要带八围,显宗甚爱重之。及即位,拜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永平元年,封苍子二人为县侯。二年,以东郡之寿张、须昌,山阳之南平阳、橐、湖陵五县益东平国。是时中兴三十馀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肃宗即位,尊重恩礼踰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梁书》卷二十二〈太祖五王列传〉~355~
史臣曰:自昔王者创业,广植亲亲,割裂州国,封建子弟。是以大旂少帛,崇于鲁、卫,盘石凝脂,树斯梁、楚。高祖远遵前轨,藩屏懿亲。至于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著,盖亦汉之间、平矣。
典故
建平家

相关人物
刘景素


《宋书》卷七十二《文九王传·建平王宏传》
子景素,少爱文义,有父风。大明四年,为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徙历阳、南谯二郡太守,将军如故。中书侍郎,不拜。监南豫豫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豫州刺史,又不拜。太宗初,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太子左卫率,加给事中,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丹阳尹,吴兴太守,使持节、监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将军并如故。进号左将军。泰始六年,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左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如故。徵为散骑常侍、后将军、太常,未拜。时太祖诸子尽殂,众孙唯景素为长,建安王休祐诸子并废徙,无在朝者。景素好文章书籍,招集才义之士,倾身礼接,以收名誉,由是朝野翕然,莫不属意焉。……至今上即位,乃下诏曰:「宋建平王刘景素,名父之子,少敦清尚。虽末路失图,而原心有本。年流运改,宜弘优泽,可听以王礼还葬旧墓。」

例句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 王维 送孙秀才

典故
随何
 
健儿胜腐儒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随何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2603~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

例句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杜甫 草堂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镂,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附《梁竦传》
「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建茔于恭怀皇后陵傍。帝亲临送葬,百官毕会。」唐·李贤注:「汉仪注,王侯葬,腰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匣,下至足,缀以黄金镂为之。『匣』字或作『柙』也。」

例句

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杜甫 哭严仆射归榇

典故
劫火烧
 
昆明劫
    
昆池灰
  
劫沙
 
胡僧识
  
寒灰劫尽
 
劫灰池
 
劫未成灰
 
昆池劫墨
 
辨沈灰
 
灰劫昆明
  
劫石成灰
  
昆明事
 
池辨烧灰
 
黑土成灰
   
昆明出劫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搜神记》卷十三~98~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简释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例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典故  
林下客
  
竹林人
 
竹林期
 
阮嵇
 
竹林会
 
咸籍
 
竹林狂
  
竹林欢
 
竹林嵇阮
  
林中酒
 
七子风
 
中散地
 
林间饮酒
 
七人班
  
结社竹林诗老
 
晋贤醉
 
阮嵇辈
 
山阳宴
 
竹林社友
 
竹林胜侣
 
晋时竹
  
山阳旧侣
 
竹林伴侣
 
竹林浇
 
竹林晋阮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例句

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 李适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推食天厨至,投醪御酒传。 萧至忠 送张亶赴朔方应制

典故
今为时怜

相关人物
刘骜(汉成帝)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上《五行志》
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例句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杜甫 遣兴五首

典故
金人梦

相关人物
刘庄(汉明帝)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天竺传》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例句

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沈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典故
芝房雅奏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六〈武帝纪〉~93~
(元封二年)六月,诏曰:「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芝房之歌〉。唐·颜师古注:「应劭曰:『芝,芝草也,其叶相连。』如淳曰:『〈瑞应图〉王者敬事耆老,不失旧故,则芝草生。』师古曰:『上帝,天也。博,广也。弘,大也。休,美也。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赐以此芝,是大美也。』」
《汉书》卷八〈宣帝纪〉~259~
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寡孤独高年帛。所振贷物勿收。行所过毋出田租。」
典故
经传拱汉皇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
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颂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所不决之事以问。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幸其庵躬问之……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馀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

例句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典故
刘景升
 
景升

相关人物
刘表


《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20~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睿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典故
生子当如孙仲谋
 
景升儿不似
 
笑杀景升豚犬儿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刘表
 
孙权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8~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典故
镜奁换
 
妆奁暂开

相关人物
刘庄(汉明帝)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光烈阴皇后纪》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例句

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杜甫 往在

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典故 
千日醉
  
中山千日
   
中山醉
 
一醉三年
 
中山春
 
千日卧
 
酒沽千日
 
玄石饮
 
一醉千日醒
 
醉酒一千日
 
醉日论千
 
玄石葬荒丘
 
中山曲米春
 
醉一千日

相关人物
刘玄石


《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酒下〉~3907~2~
晋·张华《博物志》:「刘玄石曾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至家大醉,其家不知,以为死,葬之。后酒家计向千日,往视之,云巳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博物志》卷十〈杂说下〉~
昔刘玄石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沽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搜神记》卷十九~49~
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时有州人,姓刘,名玄石,好饮酒,往求之。希曰:「我酒发来未定,不敢饮君。」石曰:「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希闻此语,不免饮之。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希曰:「且归。别日当来。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石别,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经三年,希曰:「玄石必应酒醒,宜往问之。」既往石家,语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来,服以阕矣。」希惊曰:「酒之美矣,而致醉眠千日,今合醒矣。」乃命其家人凿冢,破棺,看之。冢上汗气彻天。遂命发冢,方见开目,张口,引声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问希曰:「尔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几许?」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简释

千日酒:喻美酒。或喻忘怀世俗。唐韩偓《江岸闲步》:“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例句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刘希夷 故园置酒

愿逢千日醉,得逭百年愁。 刘绮庄 置酒

欲慰一时心,莫如千日酒。 孟郊 暮秋感思

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 张昌宗 少年行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

会从玄石饮,云雨出圆丘。 李峤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李端 杂歌

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杜甫 垂白

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 武元衡 酬王十八见招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春园

青布旗誇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韩偓 江岸闲步

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骆宾王 咏云酒

《漢語大詞典》:蛟龙匣(蛟龍匣)
见“ 蛟龙玉匣 ”。
《漢語大詞典》:蛟龙玉匣(蛟龍玉匣)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亦省作“ 蛟龙匣 ”。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仇兆鳌 注:“ 朱 注:《霍光传》:赐璧珠璣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见“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国语辞典》:昆池劫灰  拼音:kūn chí jié huī
传说汉武帝凿昆明池,挖出许多黑土,有西域高僧说这黑土是世界将尽时,劫火灼烧所留下的馀灰。见汉。无名氏《三辅黄图。卷四。汉昆明池》。后用以喻灾难的遗迹。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辅黄图·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东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唐 章孝标 《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分類:兵火毁坏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推食
见“ 推食解衣 ”。
《國語辭典》:推食解衣  拼音:tuī shí jiě yī
比喻施惠于人。参见「解衣推食」条。《隋书。卷六四。沈光传》:「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明。李贽〈又书使通州诗后〉:「某奉别公近二十年矣,别后不复一致书问,而公念某犹昔也。推食解衣,至今犹然。」
分類:恩惠
《國語辭典》:解衣  拼音:jiě yī
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妇人不见凤四老爹解衣,耳朵里却听得轧轧的橹声。」
分類:解衣脱衣
《國語辭典》:解衣推食  拼音:jiě yī tuī shí
将衣食赠送他人,以示关怀之意。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后比喻慷慨的施惠于人。《太平广记。卷七三。王常》:「见人不平,必手刃之;见人饥寒,至于解衣推食,略无难色。」明。邵璨《香囊记》第四○出:「周姥姥,孺人多蒙解衣推食之恩,未得补报。」也作「推食解衣」。
《漢語大詞典》:九茎(九莖)
史记·孝武本纪:“ 甘泉 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 函德殿 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参见“ 九芝 ”。
分類:芝草
《漢語大詞典》:九芝
《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后泛指灵芝草。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九芝八石,延正盪斜。” 唐 王勃 《採莲赋》:“宜其色震百草,香夺九芝。”参见“ 九茎 ”。
分類:灵芝芝草
《漢語大詞典》:金芝
金色芝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 函德殿 铜池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金芝,色像金也。”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斋房产金芝,玉醴出金井。”
《漢語大詞典》:中山酒
相传产于 中山 的一种名酒,又称千日酒。亦泛指名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狄希 , 中山 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 南朝 梁 周兴嗣 《答吴均》诗之一:“但酌中山酒,唯甘 江浦 橘。”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诗之五:“闻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醒。”参见“ 中山 ”。
《國語辭典》:中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中。《荀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
2.国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县一带。战国时为魏所灭。
3.相传古代刘元石,到中山酒家买酒,酒家与之千日酒,元石回家后大醉不醒,家人疑其已死,遂葬之。千日后,酒家来访,乃皆同其家人开棺,元石遂醒。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后以中山比喻美酒》。《文选。左思。魏都赋》:「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平原侯植诗》:「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4.县名。参见「中山县」条。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传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饮千日酒,结果一醉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后用以指浓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漢語大詞典》:千日酿(千日釀)
指美酒。 明 高启 《吴中亲友远寄新酒》诗之一:“上国岂无千日酿,独怜此是故乡春。”参见“ 千日酒 ”。
分類:美酒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传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饮千日酒,结果一醉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后用以指浓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漢語大詞典》:千日饮(千日飲)
刘玄石 好饮酒,求饮“千日酒”一杯,醉眠千日。后用以为畅饮之典。 北周 庾信 《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只言千日饮,旧逐 中山 来。” 倪璠 注:“《博物志》曰:‘ 玄石 从 中山 酤酒,酒家与之千日之酒。’”参见“ 千日酒 ”。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传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饮千日酒,结果一醉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后用以指浓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