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4,分303页显示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刘均
刘器之
刘谦(光甫 东轩 )
刘全
刘兴哥
刘勋(少宣 )
刘长言(宣叔 )
刘政
刘仲游
刘子高
刘卞功(子民 高尚先生 )
刘玑(仲璋 )
刘天民
刘光时
刘仲尹(致君 龙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相州林虑人。为亳州观察判官。杨春纳款蒙古,胁均同降。均佯应允,归家服朝服,仰药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祁阳人。工画墨竹,兼精小景。
刘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人,字光甫,号东轩。工画山水。
刘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彭城人。率数百人避兵沫沟,被推为砦主。蒙古兵至徐,俘其父,遣使招全。全缚使人送金帅,而设法救出其父。金帅承制以为昭信校尉,后为国用安所杀。
刘兴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凤翔虢县人。蒙古兵破西夏,长驱而东,兴哥与杨沃衍率兵往来邻、陇间,屡挫蒙古军锋,阻其东进之势。后在清化战死。

人物简介

中州集
勋,字少宣。本出洛阳,元魏迁洛阳,二十万家实云中,故其父祖而上为云中人。至少宣客居济南,乐其风土,遂占籍焉。少日住太学,与兄谯庭老俱有声场屋间。南渡后,专于诗学,往往为人所传。其先世本衣冠家,风流蕴藉,都无科举气,见于文字者亦然。尝有诗云:万里风沙怜病客,几年刁斗厌寒更。人怜直道违时好,自喜閒身与世疏。击筑漫流燕客泪,佩兰谁识楚臣心。济南云:午风襟袖知秋早,甲夜阑干得月多。又云:船行著色屏风里,人在回文锦字中。百和香薰风过处,万盘珠落雨来时。此类甚多。少宣长于尺牍,落笔皆有可观。其乐府如暮鸦庭院春阴淡之句,尤可喜也。

人物简介

中州集
长言,字宣叔,东平人,宋相莘老之孙。而学易先生斯立之犹子也。父迹,年三十五,终于仪真令。工诗能文,有南荣集,传东州,今独余家有之。宣叔,正隆宰相,诗文能世其家,今不复见矣。
刘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洺州人。母老丧明,政每以舌舐其目,十余日后能视物。母卒,庐墓三年。

人物简介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二
仲游,字里阙,官京兆同尹。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安定人,字子民。于家之后圃自筑环堵,足不出户三十年。徽宗闻其名,召之不起,赐号高尚先生。靖康之变后,不知所终。
全宋诗
刘卞功,字子民,滨州安定(今山东滨州西南)人。后为道士,史籍多有其人的离奇记载。徽宗闻其名,召之,不起,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赐号高尚先生。高宗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曾至嘉兴。事见《宾退录》卷一、《槜李诗系》卷三○。今录诗三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绍兴丁卯七月,一青衣道士至嘉兴府治东南隐真道院,自言姓刘,居滨州,留数日去。云堂柱间题四十三字云:行方便,坐方便,诸圣察上天。见得道,安得身健。但能晨朝洗面水,不得浪渊起。盗玉津,能显九霄云事。刘卞功来,字画透柱如点漆,刮墨和剂,能疗人疾。乾道间,真人复来往望吴门外,画工家自起,藁绘其像。后为伶人王绮所得。一夕,绮梦真人叱之曰:汝留我在此许时如何?绮惊悟,访诸隐真,始知颠末,遂归焉。尝有一老妪丐于涂,腹大若妊,忽遇青衣人与药如芥子,吞之,有水自腹中出,即平复。问之,曰:在隐真道院。淳熙初,云水客张寅来自金陵,瞻像起敬,话及锡山宝文李公谟宦游滨州,访真人。乾道间,真人一到其家,会宝文觞客,弗及接,题诗砖壁,墨渗彻背,即夷坚志所载日转庭槐一诗是也。真人居滨之安平镇,徽庙时屡诏不起,守臣奉旨写真,真人即自题一诗于上,特授高尚处士。时政和六年八月十九日也。
刘玑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1197 【介绍】: 金益都人,字仲璋。刘珫弟。海陵天德三年进士。世宗时,除同知漕运司事,尝奏裁减漕户雇直。章宗时,擢太常卿,以年老昏庸被纠罢。
刘天民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六年(1156)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刘光时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十二年(1142)任利州知州。绍兴二十六年(1156)任全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1159)任濠州知州。绍兴三十年(1160)8月领英州刺史。绍兴三十二年(1162)任鼎州知州。乾道元年(1165)2月言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盖州人,字致君,号龙山。能诗。海陵王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有《龙山集》。
中州集
仲尹,字致君,盖州人,后迁沃州。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致君家世豪侈,而能折节读书,诗乐府俱有蕴藉。有龙山集,尝于其外孙钦叔处见之,参涪翁而得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