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34,分303页显示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刘宗孟
刘纬
刘仲堪
刘公弼
刘俊民
刘羲叟(仲更 )
刘彝(执中 )
刘谌
刘道醇
刘谔
刘璯
刘荐
刘立德
刘敞(原父、原甫 公是 )
刘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宗孟,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为司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二年,以比部郎中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刘纬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三年(1051)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皇祐三年(1051)任庐州知州兼安抚使。嘉祐三年(1058)任洪州知州兼安抚使。嘉祐五年(1060)任郢州知州。嘉祐五年(1060)8月降知郢州。
刘仲堪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和二年(1055)任英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公弼,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为麟州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
刘俊民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至和三年嘉祐元年(1056)任广德军知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60 【介绍】: 宋泽州晋城人,字仲更。强记多识,以欧阳修荐,试大理评事,权赵州军事判官,累迁著作佐郎、崇文院检讨。通经史,长于星历术数,预修《唐史》律历、天文、五行志。有《十三代史志》、《刘氏辑历》、《春秋灾异》等。
全宋文·卷一○五五
刘羲叟(一○一七——一○六○),字仲更,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庆历五年,欧阳修使河东,荐其学术,试大理评事,权赵州军事推官。精算术,兼通《大衍》诸历。皇祐中预修《唐书》,令专修《律历》、《天文》、《五行》诸志。寻为编修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母丧去职,诏令家居编修。书成,擢崇文院检讨,未入谢,疽发背卒。时嘉祐五年,年四十四。事见《刘检讨墓志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6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执中。幼从胡瑗学。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朐山令,有惠政。神宗时除都水丞,改知虔州,著《正俗方》,以医易巫。加直史馆,知桂州。以禁与交阯人互市而失钦、廉、邕三州坐贬,除名为民。哲宗元祐初召还,卒于道。有《七经中义》、《水经注》、《明善集》、《居阳集》等。
全宋诗
刘彝(一○二一~一○九一),字执中,福州(今属福建)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令。神宗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属,以言新法不便罢。后除都水丞,转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桂州。九年(一○七六),交阯攻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哲宗元祐六年以都水丞召,病卒于道,年七十(《淳熙三山志》卷八)。有《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三四、《东都事略》卷八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四
刘彝(一○一五——一○九一),字执中,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从胡瑗学,登庆历六年进士第,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令。颇有政绩。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官属,以言新法非便罢。除都水丞,为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熙宁七年加直使馆,知桂州。交阯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编隶涪州,徙襄州。元祐初,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年七十。著有《洪范解》六卷、《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赣州正俗方》二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等。见《宋史》卷三三四本传及卷二○六、二○七《艺文志》。
刘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二年(1057)任鄜州知州。
刘道醇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约仁宗嘉祐二年著成《圣朝名画评》,四年著成《五代名画补遗》。
刘谔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三年(1058)任兴化军知军。
刘璯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刘璯(?——一○七八)。熙宁中,以殿中丞知都水监主簿。六年,兼同提举治汴淤溉民田。七年,权知都水监丞。九年,以比部员外郎同判都水监,兼都大提举制置淮南运河,迁司勋员外郎。元丰元年四月卒,诏以璯忠公勤职,优赠刑部郎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二五八、二七四、二七六及卷二八九。
刘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二年(1057)任琼州知州。
刘立德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三年(1058)任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8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号公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吏部南曹、知制诰。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称服。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为纠察在京刑狱及修玉牒,谏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号。以言事与台谏相忤,出知永兴军,岁余因病召还。复求外,官终判南京御史台。学问博洽,长于《春秋》学,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弟刘放、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
全宋诗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熙宁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敞诗,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六卷本(简称名贤本)、《宋百家诗存》所收一卷本(简称诗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刘氏刊四卷本(简称刘本)。并酌采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简称广雅本),与底本同一系统,偶有异文,亦予出校。新辑得的集外诗编为第二八卷。
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号公是,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召试学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还,出知扬州,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五年因言事与台谏异,自请出知永兴军。八年还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七经小传》、《公是先生弟子记》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恢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
刘恢,嘉祐初勾当内东门东头供奉官。授贾昌朝指使,因六塔河功败,上密奏,欲动摇宰相文彦博等。后以进女口责降。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四、一八五、一九一、一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