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2,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议刑
慎刑
定刑
后刑
吕刑
刑期
迁刑
峻刑
故刑
刑德
宽刑
刑统
当刑
滥刑
平刑
《漢語大詞典》:议刑(議刑)
谓议罪以定刑。三国志·魏志·陈羣传:“ 廙 深德 羣 , 羣 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唐 常衮 《授路嗣恭洪州观察使制》:“议刑必中,敷教亦宽。”参阅“八辟”、“八议”。
分類:议罪定刑
《國語辭典》:慎刑  拼音:shèn xíng
谨慎用刑。《元史。卷一五二。张子良传》:「懋恶衣粝食,率之以俭,慎刑平政,处之以公。」
分類:用刑审慎
《漢語大詞典》:定刑
审判机关认定犯人应判处某种刑罚:~过重。
《骈字类编》:后刑(后刑)
春秋繁露,见前德下。盐铁论:王者南面而听天下,背阴向阳,前德而后刑也。 荀悦汉治迹论:或言先教而后刑,或言先刑而后教。常衮大赦制:至理之代,先德后刑。
《漢語大詞典》:吕刑
尚书篇名。 周穆王 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 吕侯 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 春秋 时 吕国 国君所造的刑书。书·吕刑:“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文选·扬雄〈解嘲〉:“《吕刑》靡敝, 秦 法酷烈。”汉书·扬雄传作“《甫刑》”。按, 吕侯 后为 甫侯 ,故又称为《甫刑》。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吕刑》一篇,文体与左传相近,旧称为 周穆王 所作……我揣想它是 春秋 时 吕国 的某王所造的刑书,而经过后来的儒者所润色过的东西。”
《國語辭典》:刑期  拼音:xíng qí
根据判决应服徒刑的期限。
《漢語大詞典》:迁刑(遷刑)
改变刑法。指不按法律处刑。 宋 陈师道 《拟御试武举策》:“故刑至于杀不以为暴,而迁刑则暴也。”
《漢語大詞典》:峻刑
严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不崇本则君无以兼人;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是所谓驱国而弃之者也,患孰甚焉。”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
分類:严刑
《漢語大詞典》:故刑
过去判刑而今仍在服劳役的人。国语·晋语七:“选贤良,兴旧族,出滞赏,毕故刑,赦囚繫。” 韦昭 注:“故刑,若今被刑居作者。”
《漢語大詞典》:刑德
(1).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韩非子·二柄:“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二仪不能废春秋以成岁,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宪敕法,审刑德之原。”
(2).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史记·龟策列传:“明於阴阳,审於刑德。” 三国 魏 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漢語大詞典》:宽刑(寬刑)
宽缓刑罚。国语·吴语:“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 吴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母既非罪,伏乞宽刑。”《三国演义》第六五回:“ 法正 曰:‘昔 高祖 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漢語大詞典》:刑统(刑統)
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 唐 至 宋 ,历代沿袭。始于 唐宣宗 大中 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命御史知杂事 张湜 等训释,详定为刑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刑统皆 汉 唐 旧文,法家之五经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世宗 令御史 张湜 等注释删节, 王溥 、 范质 等据文评议,详定为《刑统》二十一卷。”
《韵府拾遗 青韵》:当刑(当刑)
史记黥布传: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國語辭典》:滥刑(濫刑)  拼音:làn xíng
刑罚无度。唐。魏徵论时政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漢語大詞典》:平刑
公平地处理案件;断案。汉书·谷永传:“平刑释寃,以理民命。”晋书·天文志上:“宫门左星内二星曰大理,主平刑断狱也。”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上篇:“至 周 ,有 忿生 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 周公 称之。”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虽职专平刑,而泽之及人,不独鞫讯讞论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