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1,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以刑去刑
智刑
义刑义杀
游刑
追刑
造刑
攒刑
威刑肃物
无期徒刑
问刑官
挺刑
体刑
严刑峻法
严刑峻制
仪刑百辟
《漢語大詞典》: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高亨 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飭令篇无,是其证。”《商君书·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韵府拾遗 青韵》:智刑
史记索隐三皇纪:女娲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当其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彊霸而不王。
《國語辭典》:义刑义杀(義刑義殺)  拼音:yì xíng yì shā
合法且必要的刑罚与杀戮。《书经。康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
《漢語大詞典》:游刑(遊刑)
旧时押着盗贼鸣锣游街,鞭打示众。《发财秘诀》第五回:“凡捉着此辈,并不惊官,只由街坊叫了地保来,把他绑了,拿了所偷的赃物,游行各处,一面敲着锣,打着他。等到游过了几条街,已是打得体无完肤的了,这便叫做游刑。”
《漢語大詞典》:追刑
谓追加刑罚。晋书·刑法志:“父母有罪,追刑己出之女。”
《漢語大詞典》:造刑
谓造成某种特定形势。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非造刑而后定计,非合战而后屈人。”刑,一本作“ 形 ”。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四:“‘非造刑而后定计。’刑作形。”
《漢語大詞典》:攒刑(攢刑)
见“ 攒形 ”。
《漢語大詞典》:攒形(攢形)
亦作“ 攒刑 ”。 隐身。《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虑恐此处人相掩,捻脚攒形而暯(暎)树。”《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落草獐狂似怯人,屈节攒刑而乞食。” 蒋礼鸿 通释:“‘刑’是‘形’的假借字……字书攒字作聚讲,缩和聚义得引申。”
分類:隐身
《漢語大詞典》:威刑肃物(威刑肅物)
以严刑使人恭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桓公 在 荆州 ,全欲以德被 江 汉 ,耻以威刑肃物。”
分類:严刑恭顺
《國語辭典》:无期徒刑(無期徒刑)  拼音:wú qí tú xíng
无期限的徒刑,终身囚禁,为最重的自由刑。
《漢語大詞典》:问刑官(問刑官)
审判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问刑官凭着自己的意思,认是这等了,坐在上面,只是敲打。”
《國語辭典》:挺刑  拼音:tǐng xíng
身受酷刑而不屈服。如:「秋瑾咬牙挺刑,绝不招供。」
《高级汉语词典》:体刑  拼音:tǐ xíng
对人身体施行的刑罚
《國語辭典》:严刑峻法(嚴刑峻法)  拼音:yán xíng jùn fǎ
严厉的刑法。汉。王充《论衡。非韩》:「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隋书。卷四。炀帝纪》:「乃急令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
《漢語大詞典》:严刑峻制(嚴刑峻制)
犹言严刑峻法。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惧万民之不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晋书·张轨传:“ 骏 议欲严刑峻制,众咸以为宜。”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严刑峻制,惨无人理。”参见“ 严刑峻法 ”。
分類:严刑峻法
《國語辭典》:严刑峻法(嚴刑峻法)  拼音:yán xíng jùn fǎ
严厉的刑法。汉。王充《论衡。非韩》:「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隋书。卷四。炀帝纪》:「乃急令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
《分类字锦》:仪刑百辟(仪刑百辟)
元稹授韩皋左仆射制:夫一邑之政,而犹资老者之智,用壮者之决。况朝廷之大,得不以耆年重望,居表正之地,仪刑于百辟乎?
分类:宰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