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8,分1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刑狱
刑法
科罚
刑威
刑宪
公徒
秋荼
反坐
刑责
威罚
狱刑
易科
刑谴
刑灼
三千
《漢語大詞典》:刑狱(刑獄)
犹刑罚。左传·文公六年:“正法罪,辟刑狱。”晋书·元帝纪:“其有政绩可述,刑狱得中……各以名闻。” 宋 王安石 《上曾参政书》:“阁下必欲使之察一道之吏,而寄之以刑狱之事,非所谓因其材力之所宜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四章:“生人刑狱之惨苦,终无由去也。”
分類:刑狱刑罚
《國語辭典》:刑法  拼音:xíng fǎ
1.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即规定何种行为为犯罪及其应处以如何刑罚的法律。
2.行刑、体罚。《西游记》第三一回:「这泼怪,倒也老实;不动刑法,就自家供了。」
《國語辭典》:科罚(科罰)  拼音:kē fá
处以刑罚。《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分類:刑罚处罚
《漢語大詞典》:刑威
(1).谓严历执法,使民畏慑。荀子·议兵:“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王先谦 集解:“刑当罪使民可畏则强。”
(2).刑罚。《后汉书·应劭传》:“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使当其实也。”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近世各国刑罚,对於罪人,或夺其自由,或絶其生命,从未有滥加刑威,虐及身体,如体罚之甚者。”
《國語辭典》:刑宪(刑憲)  拼音:xíng xiàn
1.刑法。《旧五代史。卷三○。唐书。庄宗本纪四》:「或居台铉,或处权衡,或列近职而预机谋,或当峻秩而掌刑宪,事分逆顺,理合去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单说世上人贪心起处,便是十万个金钢,也降不住。明明的刑宪陈设在前,也顾不得了。」
2.刑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谁知命运遭乖蹇,今朝受刑宪。免教受掤扒,感恩即非浅。」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天惊地。」
分類:刑罚刑法
《漢語大詞典》:公徒
(1).诸侯的步兵。《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高亨 注:“徒,步兵。每辆兵车随有徒兵约三十人,兵车千辆有徒兵三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 孟氏 使登西北隅,以望 季氏 。见 叔孙氏 之旌,以告。 孟氏 执 郈昭伯 ,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
(2).指乡勇。 陈璞 《三元里忆辛丑乡勇杀虏事》诗:“异类人心愤,乡愚胆战麤。国殤今共礼,贝胄愧公徒。”
(3).指刑罚。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廝每情理难容。”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二折:“便教臣身居冢宰为阿保,这一遍公徒也不小。”
《國語辭典》:秋荼  拼音:qiū tú
1.秋天繁密的荼花。荼到秋天花叶繁茂,因以秋荼比喻繁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2.比喻刑法苛细。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國語辭典》:反坐  拼音:fǎn zuò
诬告他人应得的罪罚,反让诬告者自己承受。《老残游记》第一八回:「从实招来,是谁教你诬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条吗?」
《國語辭典》:刑责(刑責)  拼音:xíng zé
刑罚、责罚。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李青莲诗》:「白有知鉴,客并州时,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分類:刑责刑罚
《漢語大詞典》:威罚(威罰)
刑罚。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公智识閎远,善谭名理,虽庸人之善,终身不忘。为郡先化导,不尚威罚。”
分類:刑罚
《漢語大詞典》:狱刑(獄刑)
犹刑罚;讼案。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一本作“ 刑狱 ”。吕氏春秋·季秋:“﹝季秋之月﹞乃趣狱刑,无留有罪。”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狱豻不平之所致也。”
分類:刑罚讼案
《国语辞典》:易科  拼音:yì kē
指宣告的刑罚,因不适于执行,而改科他种刑罚。如罚金可改为劳役、徒刑或社会劳动,拘役可改为罚金,拘役、罚金可改为训诫等。
《漢語大詞典》:刑谴(刑譴)
刑罚。《后汉书·陈蕃传》:“而今左右羣竪,恶伤党类,妄相交构,致此刑谴。”
分類:刑罚
《漢語大詞典》:刑灼
泛指刑罚。荀子·强国:“百姓讙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之心。”
分類:刑罚
《漢語大詞典》: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