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析出  拼音:xī chū
1.分析出来。
2.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国语辞典》:水选(水选)  拼音:shuǐ xuǎn
一种混合物的分离法。利用对水比重的不同,将物品加水搅动,比重大者下沉,比重轻者上浮,使二者分离,便于选取。
《漢語大詞典》:乖梗
受阻而分离。 宋 陈亮 《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有来富贵,年不偕永;一生辛勤,半道乖梗。”
分類:受阻分离
《國語辭典》:孤离(孤離)  拼音:gū lí
孤立隔绝。如:「今日的世界情势,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离国际社会,但求自己发展。」
分類:孤立分离
《漢語大詞典》:拌舍(拌捨)
割舍,分离。 宋 蔡伸 《西楼子》词:“多少恨,多少泪,谩迟留,何似驀然拌捨去来休。”
分類:割舍分离
《漢語大詞典》:鸾单(鸞單)
谓与情侣分离而独处。 明 唐寅 《二郎神》曲:“争知薄倖,曾思念鵠寡鸞单,墙角梅花落已残。”
《漢語大詞典》:闲隔(閒隔)
亦作“间隔”。
(1).隔绝;阻隔;分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喒两个自閒隔,为杀了裙釵,揽下非灾,不得明白。”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狐》:“其右为某甲住宅,宽敞宏深,规模相类,中一砖墻间隔,此界彼疆,从不闻相侵优。”
(2).隔阂。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閒隔。”朱子语类卷九八:“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行之既久,上下间隔。”
(3).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宋 汪藻 《小重山》词:“别语寄丁寧。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郁达夫 《蜃楼》七:“ 松木场 在古 杭州 城的 钱塘门 外,去湖滨约有二三里地的间隔。” 杨朔 《征尘》:“短短的间隔,外边忽然变天了。”
(4).一个隔着一个;夹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许敏冤屡见》:“其始 敏 夫妇在外,寃卧於内,既而间隔卧於夫妇之间,知其为鬼,无如之何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板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着。” 徐迟 《地质之光》:“他说明,并指点着这三对互相间隔着的山川:隆起带和沉降带。”
《漢語大詞典》:厮留(廝留)
前后分离,不相衔接。《汉书·西域传下·渠犁》:“朕发 酒泉 驴橐驼负食,出 玉门 迎军。吏卒起 张掖 ,不甚远,然尚廝留甚众。” 颜师古 注:“廝留,言其前后离廝,不相逮及也。”
《漢語大詞典》:阻睽
阻隔分离。 唐 钱起 《山下别杜少府》:“寸晷恋言笑,佳期欲阻睽。”
分類:阻隔分离
《漢語大詞典》:奄乖
谓忽然分离。北史·高允传:“此昕犹昨,存亡奄乖,静言思之,衷心九摧。”
分類:忽然分离
《漢語大詞典》:分撇
分离,抛舍。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两个人自问实在分撇不开,索性一同去吧,便搭下一趟的船动身。”
分類:分离
《國語辭典》:隔开(隔開)  拼音:gé kāi
阻隔、分开。如:「球场内打群架,裁判赶紧隔开吵架者。」
《漢語大詞典》:离决(離決)
亦作“ 离决 ”。 犹分离。《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痉湿喝病〉》“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集注引 程知 曰:“二便不禁,盛阴欲下脱也,阴阳离决,死矣。”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篇上》:“今人以圣贤之言为一事,己身之行为一事,判然离决,习为固然,恬不为怪,久矣。”
分類:分离
《漢語大詞典》:离匹(離匹)
分离的配偶。 明 何景明 《结肠赋》:“或有望戍夫之不返兮,悵离匹之乖隔。”
分類:分离配偶
《漢語大詞典》:平产(平産)
(1).与相比较的产量大体相当。《人民日报》1962.8.2:“但是愿望相同,客观条件一样,收获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丰收,有的平产,有的甚至减产。”
(2).顺产。指胎儿经阴道与母体正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