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外流区(外流区)  拼音:wài liú qū
外流河分布的地区,称为「外流区」。
分类:分布地区
《国语辞典》:斜温层(斜温层)  拼音:xié wēn céng
海水温度依垂直分布可分为混合层、斜温层、深水层。其第二层即为斜温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下降,深度在二百至八百公尺间。赤道地区及副热带地区斜温层较厚,高纬度地区较不明显。
《国语辞典》:赛夏族(赛夏族)  拼音:sài xià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分布在苗栗县、新竹县一带山区,为父系氏族社会,家庭由传统大家庭制趋向小家庭制。其矮灵祭,深具特色。
《国语辞典》:泰雅族  拼音:tài yǎ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其传统祖先起源于大霸尖山及瑞岩分布面积广,主要分布于新北市乌来区,宜兰县太平乡、南澳乡,桃园市复兴区,新竹县尖石乡、五峰乡,苗栗县泰安乡,台中市和平区,南投县仁爱乡。传统有文面风俗。继嗣法则采父系,超自然存在统称「乌林」(Utux),有祖灵信仰,其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会通过彩虹桥前往祖灵所居之地。
《漢語大詞典》:富尔贝人
也叫“富拉尼人”。西中非地区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其余分布在几内亚、塞内加尔、马里、喀麦隆、尼日尔等国。约1820万人(1985年)。讲富尔贝语。部分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游牧业和农业。
《漢語大詞典》:副神经
第十一对脑神经,从延髓发出,分布在颈部和胸部的肌肉中。主管咽部和肩部肌肉的运动。
《漢語大詞典》:风土性植物(風土性植物)
多分布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地方的植物。也叫地方性植物。
《漢語大詞典》:古吉拉特人
印度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另有部分分布在巴基斯坦等国。约3980万人(1985年)。讲古吉拉特语。绝大多数信印度教,小部分信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
《漢語大詞典》:高限
指山区生物分布的最高界限。
《漢語大詞典》:高棉人
也称“柬埔寨人”。柬埔寨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越南、泰国、老挝等国。约790万人(1985年)。讲高棉语。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
《國語辭典》:高山族  拼音:gāo shān zú
台湾原住民族正名前的旧称,为相对于平埔族的称呼。汉族移民称居住于平原地区的原住民叫「平埔族」,对居住于近山地区或山区的原住民则称为「高山族」,日治时代称为「高砂族」。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平埔族,因较早接触汉人文化、与汉人通婚融合而难以区分,相对而言,高山族则保存较多传统的语言及文化,昔日多以初级农耕兼渔猎为生。参见「原住民」条。
《漢語大詞典》:搞平衡
使相反的力量均匀分布而产生平衡。例如:他们在大国之间搞平衡。
《漢語大詞典》:格鲁吉亚人
旧译“乔治亚人”。格鲁吉亚的主体民族。部分分布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和伊朗等国。约395万人(1985年)。讲格鲁吉亚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漢語大詞典》:铎辰(鐸辰)
春秋 时 赤狄 的一支。分布在今 山西省 境内。左传·宣公十六年:“ 晋 士会 帅师灭 赤狄甲氏 及 留吁 、 鐸辰 。” 杜预 注:“ 鐸辰 不书, 留吁 之属。” 杨伯峻 注:“若依 杜 注所云, 鐸辰 当在今 山西省 潞城县 、 屯留县 附近。”
《國語辭典》:鄂伦春族(鄂倫春族)  拼音:è lún chūn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无文字,使用汉文。本以狩猎为生,现在科技、文教均已迅速发展。信仰萨满教。人死用棺木架置树上风葬。简称为「鄂伦族」,也称为「俄伦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