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偏析  拼音:piān xī
金属凝固时,成分呈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国语辞典》:翅脉(翅脉)  拼音:chì mài
昆虫翅膀上分布呈脉状的构造,具有支撑的作用。
《国语辞典》:掸族(掸族)  拼音:shàn zú
中南半岛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缅甸东部,其馀分布在缅甸的克钦邦、泰国等地,少数在中国云南西南部。操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村建有寺院,多信仰小乘佛教。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豆类等,而珠宝、锻冶、纺织等手工业发达。村中并有定期的市集。
《国语辞典》:赣语(赣语)  拼音:gàn yǔ
一种分布于江西省及湖北省东南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故称为赣语。赣语自身的特点并不突出。语音特点为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多数读为送气清音;舌尖塞擦音只有平舌,没有捲舌;声调有六个调类;入声保留〔t〕、〔k〕两促音辅音韵尾。
《国语辞典》:红陶(红陶)  拼音:hóng táo
一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分布于中国大陆东北、华北地区。质地光滑细致,有彩色花纹,色红,故称为「红陶」。
《国语辞典》:斑斑点点(斑斑点点)  拼音:bān bān diǎn diǎn
斑点很多,四处分布的样子。如:「这生锈了的古铜镜,斑斑点点,古意盎然。」《镜花缘》第八回:「唐敖进前细看,只见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纹,都在那里啄石,来往飞腾。」
《国语辞典》:印加人  拼音:yìn jiā rén
原为分布于秘鲁、智利一带的印地安人。西元一千二百年左右在秘鲁古都库斯科建立王国,为印加帝国的前身。其人迷信卜兆、预言,而以巫术治病。后为西班牙人消灭,文化亦随之中断。
《国语辞典》:游离层(游离层)  拼音:yóu lí céng
高层大气中离子与电子分布的区域。大约从离地面五十五公里开始。此层的电子浓度可对无线电波的传播造成影响。
《国语辞典》:巴斯克人  拼音:bā sī kè rén
Basques
欧洲庇里牛斯山西部的民族,分布于法国与西班牙国境。具有活泼、冒险的民族性,亦是最努力保存传统习俗、服饰的民族。所用语言为西南欧洲拉丁化前诸语中唯一倖存的语言,与世界其他语言并无亲属关系。
《国语辞典》:植物志(植物志)  拼音:zhí wù zhì
记载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类的书籍。包括区域内各种植物的分布、生长现象、经济效益等。
《国语辞典》:主序带(主序带)  拼音:zhǔ xù dài
在赫罗图上,绝大部分恒星所分布的一条带状区域。在主序带上的恒星进行氢的核融合反应,产生能量而发光。
《国语辞典》:布里亚族(布里亚族)  拼音:bù lǐ yà zú
Buryat
蒙古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布里亚自治共和国、赤塔、伊尔库次等地。历来属游牧民族,直到俄国革命后,才改游牧为畜牧。其语言是布里亚语,人口约三十五万。
《国语辞典》:大和民族  拼音:dà hé mín zú
东亚民族之一。即日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由通古斯人、马来人、汉人和朝鲜人等长期融合而成。西元前二世纪始受中国文化影响,后建立大和国,遂有大和民族之称。历经大化革新、明治维新,融合东西方文化,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操日语,属阿尔泰语系,文字以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后又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信仰佛教和神道教,民族服装为和服。
《国语辞典》:马雅人(马雅人)  拼音:mǎ yǎ rén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马拉、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操马雅语,属佩努蒂语系。具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和新创的拉丁字母文字,且已能精确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的准确日数和置闰的方法。信奉天主教,但仍保留多神信仰和自然崇拜。艺术方面,马雅人擅长于建筑,更是制造陶器和装饰品的能手。在十六世纪中被西班牙人所灭。
《国语辞典》:皮脂腺  拼音:pí zhī xiàn
皮肤上分泌油脂的腺体,分布于皮肤真皮中,通常依傍毛发而生,能分泌皮脂,用以润滑皮肤及其外面所生的毛发。一般青春期后逐渐成熟,分泌旺盛时,皮表会呈现油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