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充凿(充鑿)
塞入榫眼。《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 汉 王逸 注:“枘所以充凿。”
《分类字锦》:赐凿凌军(赐凿凌军)
宋史真宗纪景德元年十一月丙子帝次澶州十二月壬午幸城南临河亭赐凿凌军绵襦
分类:
《漢語大詞典》:淙凿(淙鑿)
冲击,侵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浮石:“水退石仍出,而崭巖者皆去。盖为猛浪沙石之所淙凿,乃此圜浑也。”
分類:冲击侵蚀
《分类字锦》:穿凿多奇(穿凿多奇)
卢照邻 宿晋安亭诗 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
分类:亭榭
《國語辭典》:穿凿附会(穿鑿附會)  拼音:chuān zuò fù huì
凭空杜撰,随意牵合。如:「一棵老树经由久来的渲染与穿凿附会,竟成了法力无边的大树公。」
《漢語大詞典》:穿凿傅会(穿鑿傅會)
见“ 穿凿附会 ”。
《國語辭典》:穿凿附会(穿鑿附會)  拼音:chuān zuò fù huì
凭空杜撰,随意牵合。如:「一棵老树经由久来的渲染与穿凿附会,竟成了法力无边的大树公。」
《漢語大詞典》:穿文凿句(穿文鑿句)
钻研文字,琢磨词句。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誚老子耶?”后用作为文牵强附会之意。
《漢語大詞典》:牵凿(牽鑿)
牵强穿凿。 明 李东阳 《彭公墓志铭》:“﹝ 彭公 ﹞少承春秋家学,后病习尚牵凿,校士命题多本 胡氏 传而黜诸小説,久之天下翕然成风,从者甚众。”
分類:牵强穿凿
《國語辭典》:脑凿子(腦鑿子)  拼音:nǎo záo zi
握拳以中指节击人头部。《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且把帽子摘下来,让我打你几个脑凿子。」也作「栗暴」。
《國語辭典》:栗爆  拼音:lì bào
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打头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栗爆!」也作「栗暴」。
《分类字锦》:凭崖凿室(凭崖凿室)
北史李谧传结宇依岩凭崖凿室
分类:堂室
《國語辭典》:枘圆凿方(枘圓鑿方)  拼音:ruì yuán zuò fāng
比喻捍格不入,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条。《好逑传》第一五回:「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漢語大詞典》:枘凿冰炭(枘鑿冰炭)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 欢 所引道经颇确, 老子 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参见“ 枘凿 ”。
《國語辭典》:枘凿(枘鑿)  拼音:ruì zuò
榫头和卯眼。语本《楚辞。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器物上的榫头为方、卯眼为圆,或榫头为圆、卯眼为方则无法接合。故以枘凿比喻互相抵触而不相容。《新唐书。卷一四三。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分類:榫头卯眼
《漢語大詞典》:枘凿方圆(枘鑿方圓)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之二:“毕箕风雨难凭準,枘凿方圆费弥缝。”参见“ 枘凿 ”。
分類:不调调协
《國語辭典》:枘凿(枘鑿)  拼音:ruì zuò
榫头和卯眼。语本《楚辞。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器物上的榫头为方、卯眼为圆,或榫头为圆、卯眼为方则无法接合。故以枘凿比喻互相抵触而不相容。《新唐书。卷一四三。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分類:榫头卯眼
《漢語大詞典》:碻凿(碻鑿)
真实;确实可靠。 鲁迅 《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引 佩蘅 《孔诞祝圣言感》:“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皆有轨道之可循,天不变道亦不变,自有碻凿之理由也。”参见“ 确凿 ”。
《國語辭典》:确凿(確鑿)  拼音:què zuò
真实、确定,不容怀疑。如:「言之确凿」、「證据确凿」。
《骈字类编》:矩凿(矩凿)
淮南子输子阳谓其子曰良工渐乎矩凿之中矩凿之中固无物而不周圣人以治民造父以治马医骆以治病同材而各自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