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潜跃(潛躍)
(1).出没。多用以比喻出仕和退隐。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逯钦立 注:“潜跃,以鳞甲类的出没比喻人们出仕和退隐两种情况。”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谓帝王未登基之时。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上自潜跃以来,多详延故老,问以前代兴废之由,铭之於心,以为鑑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淑德 、 懿德 或佐潜跃之前,或承藩邸之际,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漢語大詞典》:浮没
(1).指能潜水的人。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咸康 二年,使牙门将 张弥 徙 洛阳 钟虡、九龙……飞廉於 鄴 ,钟一没於 河 ,募浮没三百人入 河 ,繫以竹絚,牛百头,鹿櫨引之乃出。”
(2).出没。 宋 欧阳修 《病暑赋》:“览星辰之浮没,视日月之隐蔽。”
(3).漂流淹没。清史稿·灾异志一:“ 当阳 水决城堤,浮没田庐人畜无算。”
《國語辭典》:行藏  拼音:xíng cáng
1.出处、动向。《文选。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
2.底细、来历。《元史。卷一五三。杨奂传》:「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我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缘分尽了。」
《國語辭典》:沉浮  拼音:chén fú
1.随波起伏。唐。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2.盛衰、消长。《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唐。储光羲渔父词〉:「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沉浮。」
3.比喻随俗变迁、随波逐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抱朴子。外篇。正郭》:「无故沉浮于波涛之间,倒屣于埃尘之中。」
4.众多。汉。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漢語大詞典》:沈浮
亦作“沉浮”。
(1).在水上出没。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鱼鸟沉浮,水木明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
(2).升降起伏。引申为盛衰、消长。庄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沉浮,犹盛衰。” 唐 李远 《闲居》诗:“尘事久相弃,沉浮皆不知。” 清 纳兰性德 《於中好》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茅盾 《创作生涯的开始》:“当初并无很大的计划,只觉得从‘五卅’到大革命这个动荡的时代,有很多材料可以写,就想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些人物--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写他们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沉浮,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这个大时代。”
(3).喻飘忽不定。 明 陈海樵 《集贤宾·赠刘姬》套曲:“青天明月,圆缺几番愁,何似俺恩情长聚首,笑他们杨花心性太沉浮。”
(4).谓趋时随俗,随波逐流。史记·游侠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晋书·文苑传·王沈:“﹝ 王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新唐书·牛仙客传:“﹝ 牛仙客 ﹞为相谨身无它,与时沉浮,唯唯恭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来 ﹞不事脩饰,麻絛草屨,沉浮閭里,殊无朝士风。”
(5).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因以“沉浮”谓书信没有送达。 明 高启 《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唯恐有沉浮。”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屡有札与舟公託其致感,而未见一报,岂其移寓,或 石头 之沉浮耶?”
(6).众多。文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李善 注:“沉浮。言多也。”一说为轻重得中。 吕向 注:“沉浮,言轻重得中。”
《國語辭典》:参辰(參辰)  拼音:shēn chén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國語辭典》:参商(參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2.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或感情不和睦。《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国语辞典》:瀺灂  拼音:chán zhuó
1.拟声词。形容水流声。《文选。宋玉。高唐赋》:「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临坻注壑,瀺灂霣坠。」
2.游鱼沉浮、出没。《文选。潘岳。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宋。陆游〈知严州谢王丞相启〉:「池鱼瀺灂,本思自放于江湖。」
《漢語大詞典》:萑蒲
(1).两种芦类植物。左传·昭公二十年:“泽之萑蒲,舟鮫守之。” 杨伯峻 注:“萑蒲即芦苇之类。” 明 朱朝瑛 《感怀》诗:“小鸟巢萑蒲,依然得其所。”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而 春秋 之时 齐 以衡麓守山林之木,即萑蒲、薪蒸,盐蜃亦守以舟鮫、虞候、祈望之官。”
(2).因盗贼常聚集于萑蒲所生之地,故亦用以指盗贼出没之处。陈书·留异传:“萑蒲小盗,共肆贪残。”《旧唐书·高骈传》:“况自萑蒲盗起,朝廷徵用至多,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为谋,安能办事?” 明 吕坤 《盗对》:“一日,﹝ 强恕子 ﹞执劫杀者於萑蒲中。”
(3).指盗贼;草寇。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渊藪胥萃,萑蒲攸在。”旧唐书·僖宗纪:“今 平卢军 节度使 宋威 深愤萑蒲,请行诛讨。” 清 姚际唐 《念奴娇·由陈泾东望有怀城中家室》词:“ 陈涇 东望,可长嘆一旦萑蒲氛起。”
《漢語大詞典》:云窦(雲竇)
云气出没的山洞。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之一:“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纵横。” 唐 马戴 《山行偶作》诗:“石门斜月入,云竇暗泉通。” 前蜀 韦庄 《宿山家》诗:“山行侵夜到,云竇一星灯。” 元 周权 《接竹引泉》诗:“连筒入云竇,势接河汉遥。”
《漢語大詞典》:日路
犹日道。旧谓太阳出没所经过的道路。西京杂记卷六:“ 中山王 为赋曰:‘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王勃 《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 飞廉 按轡,定枢臬於风衢; 羲和 顿策,揆钩绳於日路。”参见“ 日道 ”。
《國語辭典》:日道  拼音:rì dào
太阳所通过的轨道。《礼记。月令》唐。孔颖达。正义:「赤道之北二十四度为夏至之日道,去北极六十七度也。」
《國語辭典》:山贼(山賊)  拼音:shān zéi
据山立寨或出入山林的盗贼。《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诱惊骇,谓为山贼。」《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且说东吴各处山贼,尽皆平复。」
《漢語大詞典》:含吐
(1).谓调和。《淮南子·本经训》:“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2).孕育产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悠哉旷矣,宇宙之灵也……含吐万有,化育羣生。”
(3).形容出没,隐现。 唐 白居易 《三游洞序》:“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
(4).犹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含吐 邹 枚 ( 邹阳 、 枚乘 ),方驾 陆 谢 ( 陆机 、 谢灵运 )。”
(5).谓吸气、吐气。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撝呵斗极迴,含吐 黄河 涨。”
《國語辭典》:海贼(海賊)  拼音:hǎi zéi
海上的盗贼。《三国演义》第二回:「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馀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
《國語辭典》:草寇  拼音:cǎo kòu
草野中的盗贼。《水浒传》第六一回:「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
《國語辭典》:丕丕  拼音:pī pī
1.拟声词。形容心跳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諕的我心头丕丕那惊怕。」也作「扑扑」。
2.很、大。通常用来加强语气。如:「气丕丕」、「实丕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