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进门(進門)  拼音:jìn mén
1.入门。如:「他大摇大摆的走进门。」
2.女方嫁入男方家中。《儒林外史》第六回:「周家闹了一会,没奈何,只得把新人轿发来了。新人进门,不必细说。」
《國語辭典》:开面(開面)  拼音:kāi miàn
旧时女子出嫁时,需去净面部的汗毛,并修齐鬓角,改变头发的梳妆样式,称为「开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也作「开脸」。
《國語辭典》:新嫁娘  拼音:xīn jià niáng
称刚结婚或正要举行结婚典礼的女子。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草花插鬓偎篱望,知是谁家新嫁娘。」也称为「新娘」。
《國語辭典》:嫁资(嫁資)  拼音:jià zī
女子结婚时,娘家陪嫁的财物。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裴杨操尚》:「杨相女适裴坦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坦尚俭,闻之不乐。」《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也作「嫁赀」。
《漢語大詞典》:携衾(攜衾)
携带被褥。指出嫁。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向为义气而携衾,后因落莫而入道。”
《漢語大詞典》:侄娣(姪娣)
古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媵妾者。礼记·曲礼下“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孔颖达 疏:“姪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从妻来为妾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士一妾,大夫二,诸侯有姪娣九女而已。”
《漢語大詞典》:娣侄(娣姪)
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称“娣姪”。《汉书·杜钦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姪虽缺不復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颜师古 注:“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谓之姪,己之女弟则谓之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媵娣姪于昏礼,登孙尸于祭祀。”
《國語辭典》:招嫁  拼音:zhāo jià
招赘或出嫁。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纵有奢华豪富家,倒赔装奁许招嫁,休想我背却初盟去就他。」《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
分類:出嫁
《漢語大詞典》:门氏(門氏)
旧时女子出嫁后,常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夫姓,称某门某氏。一般门指夫姓,氏指父姓。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左一位的字是我父亲的官衔;右一位的字是我母亲的门氏。”
《國語辭典》:发配(發配)  拼音:fā pèi
1.古代刑法,罪犯被判充军或流徙。《福惠全书。卷二九。邮政部。稽查徒犯》:「有官吏豪棍犯赃而发配者,上司差押,连文解到,本州县具收管。」
2.古时丫环被遣送出嫁,称为「发配」。《红楼梦》第七○回:「虽有几个应该发配的,奈各人皆有缘故。」
《國語辭典》:开脸(開臉)  拼音:kāi liǎn
旧时女子出嫁时,须去净面部汗毛,并修齐鬓角,改变头发的梳妆样式,称为「开脸」。也作「开面」。
《国语辞典》:笄字  拼音:jī zì
字,古代女子成年许嫁才可命字。笄字指古代女子可以出嫁的年龄。见《礼记。曲礼上》。
《漢語大詞典》:衿缡
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母醮之房中,结其衿褵。必敬必戒,无违宫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导衿褵於未萌,申烱戒於兹日。” 李善 注:“衿褵,於衿结褵也。仪礼曰:‘女嫁,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 吕向 注:“褵,带也。”
《國語辭典》:添房  拼音:tiān fáng
嫁女时亲友赠送的礼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这张待诏有一般做花的相识,都来与女儿添房。」也称为「添箱」。
《國語辭典》:伴娘  拼音:bàn niáng
1.从前女子出嫁,以熟悉礼节的妇女随伴,称为「伴娘」。
2.今指陪伴新娘行婚礼的女子。也称为「女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