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麟泣
孔丛子·记问:“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 宗周 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於人,犹麟之於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后因以“麟泣”为不祥之兆的出典。《轰天雷》第九回:“麟泣西郊悲圣讖,鰻逃东海作亡人。”
《漢語大詞典》:语典(語典)
(1).即语法。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又 中国 语言文字分离,向无文典语典,languagegrammar之教,因此措辞设句之法,不能分明。”参见“ 语法 ”。
(2).典故之一类。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参见“ 事典 ”。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漢語大詞典》:典证(典證)
出典和依据。晋书·范宁传:“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 寧 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魏书·高允传:“ 允 遂著《名字论》以释其惑,甚有典证。”
分類:出典依据
《漢語大詞典》:风禾尽起(風禾盡起)
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后以“风禾尽起”为顺应天心,得到天助的出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如必不得已,则请去监国之号,仍以 醇亲王 暂行摄政,以示贬损,如诸臣带罪图功之例。袞衣东归,风禾尽起。此上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