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主
(1).出注,赌博时所下的财物。《水浒传》第一○四回:“﹝那人﹞对 王庆 説道:‘秃秃,这锭银怎好出主?将银来,我有钱在此。你赢了,每贯只要加利二十文。’”
(2).著作者。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友人 李庸倩 君为彼书出主,亦久慕先生伟烈,并渴欲一瞻丰采。”
《国语辞典》:出主意  拼音:chū zhǔ yì
想办法、出点子。《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时老先生替我们出主意,请了三位帮手。」
《國語辭典》:持论(持論)  拼音:chí lùn
立论,所持理论或主张。如:「持论公允」。《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瑕丘江公》:「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國語辭典》:决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一定。《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宋。陆游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3.坚决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4.对事情做出结论。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随声相和。《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唐。孔颖达。正义:「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赵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旧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
2.一人先提议,他人再附和。《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一个封袋上写著『程仪』,一本书、一个诗卷,知县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妇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漢語大詞典》:执言(執言)
(1).拿出主张;建白。《易·师》:“田有禽,利执言,无咎。” 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 孔颖达 疏:“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2).谓坚持自己的话,不改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妇执言甚坚。公乃出尸于井,视之,果不妄。”
(3).借口。金史·叛臣传·张觉:“及 金 人伐 宋 ,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
《國語辭典》:虚构(虛構)  拼音:xū gòu
凭空构想。「构」文献异文作「搆」。《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评论朝廷,虚搆无端。」《魏书。卷五八。杨播传》:「虚搆是言,得无有别图也。」
《漢語大詞典》:觉星(覺星)
星名。一名天棓。旧谓此星出主人间有兵争。汉书·天文志:“﹝岁星﹞赢东北, 石氏 ‘见觉星’, 甘氏 ‘不出三月乃生天棓’。”晋书·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谓扫星……三曰天棓,一名觉星。本类星,末鋭长四丈。或出东北方西方,主奋争。”
《国语辞典》:护民官(护民官)  拼音:hù mín guān
古罗马时的官员。由下级的平民中选出主持会议。对元老院违背平民利益的决议有否决权,以避免执政官对政务的独裁。也称为「保民官」。
《国语辞典》:抓大头(抓大头)  拼音:zhuā dà tóu
1.事先做好画上记号或写上文字的纸捲,从中抽取,或用其他方式以决定事务或出资的主事者,称为「抓大头」。
2.抓出主事者或关键人物。如:「这次行动出了纰漏,必须抓大头,才能了解事情真相,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