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承藉
(1).同“ 承籍 ”。藉,通“ 籍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东亭 为 桓宣武 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
(2).凭藉。隋书·长孙晟传:“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 玷厥 染干 必又受其徵发。”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 洛 中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
分類:凭藉
《漢語大詞典》:冯藉(馮藉)
犹凭藉。宋书·恩倖传序:“徒以冯藉世资,用相陵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亲附中朝,冯藉声灵,折冲外侮,自 明 至今,卒收其效。”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彝何为而作也?大盗窃国,予智自雄,冯藉政治之枢机,戕贼风俗之大本。”
分類:凭藉
《國語辭典》:不假  拼音:bù jiǎ
1.不须藉助。《文选。曹丕。典论论文》:「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2.不需要。《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漢語大詞典》:无翼(無翼)
没有翅膀。比喻没有凭藉。庄子·人间世:“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一本作“无翼”。 唐 刘禹锡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诗:“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
《國語辭典》:假宠(假寵)  拼音:jiǎ chǒng
凭藉他人的权势地位。《左传。昭公四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晋。杜预。注:「欲借君之威宠以致诸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漢語大詞典》:假藉
亦作“ 假耤 ”。 凭藉;借助。墨子·尚贤中:“此非中实爱我也,假藉而用我也。夫假藉之瓦,将岂能亲其上哉?”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云:“古无借字,只用藉。假藉即假借。”北史·隋蔡景王整传:“世间贫家兄弟多相爱,由相假藉;达官兄弟多相憎,争名利故也。” 唐 白居易 《六十拜河南尹》诗:“幸遇芳菲日,犹当强健时,万金何假藉,一盏莫推辞。”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汉书·朱博传赞曰:‘又见 孝成 之世,委任大臣,假耤用权。’ 颜师古 曰:‘假音休假。耤音以物借人之借。’又《汉书音义》曰:‘…… 晋灼 曰:若作借字,则无烦云以物借人之借,为作耤字,所以有音。’此论极当。”按,今本汉书作“借”。
分類:凭藉借助
《国语辞典》:单凭(单凭)  拼音:dān píng
只凭藉。如:「你怎么能单凭别人的三言两语,就认定他是小偷呢?」
《国语辞典》:巴揽(巴揽)  拼音:bā lǎn
凭藉、依附。《朱子语类。卷九七。程子之书三》:「人于敬上未有用力处,且自思入,庶几有个巴揽处。思之一字于学者最有力。」也作「巴拦」。
分类:凭藉依附
《国语辞典》:说人情(说人情)  拼音:shuō rén qíng
凭藉关系向人说项、求情。《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朝奉慌了,急急叫了一个水手,托他到汤少爷船上,求他说人情。」
《国语辞典》:负嵎顽抗(负嵎顽抗)  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依恃险要的地势,做顽强的抵抗。比喻凭藉某种条件,而顽强抵抗。语本《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如:「困守在屋子里的枪击要犯,虽负嵎顽抗,仍难逃被捕的命运。」
《国语辞典》:居功自恃  拼音:jū gōng zì shì
凭藉著自己的功劳而自大自满。如:「组长总是默默奉献,从不居功自恃,因此深获好评。」
《国语辞典》:实验语音学(实验语音学)  拼音:shí yàn yǔ yīn xué
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凭藉仪器的帮助,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语音的物理与生理现象的一种学问。首创于十九世纪末欧洲的语音学家,如捷克的齐尔马克(Czermak)、德国的黑尔姆何次(Helmholtz)。除了对语音学的帮助外,更有助于各地方言的探讨,解决听觉无法辨析的问题,如清浊音或鼻化与非鼻化音的分别。
《国语辞典》:虚憍恃气(虚憍恃气)  拼音:xū jiāo shì qì
本指斗鸡空自骄傲,只凭藉一时之意气求敌。语本《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后用以比喻内在涵养不足而骄矜自满。如:「他向来眼高于顶,虚憍恃气,一旦遭遇困难,将会孤立无援,四面楚歌。」
《国语辞典》:依官仗势(依官仗势)  拼音:yī guān zhàng shì
凭藉官位权势欺压别人。
《国语辞典》:扒头儿(扒头儿)  拼音:bā tou ér
攀附的凭藉。如:「这里没有扒头儿,上不去。」「这条山路太陡峭,如果没有扒头儿,恐怕无法攻顶。」
分类:攀附凭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