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凉医
凉甜酒
《漢語大詞典》:凉幽幽(涼幽幽)
亦作“凉幽幽”。 清凉貌。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二:“ 张正国 在屋子里时候,已经很瞌睡,但一出来,在凉幽幽的街头走了两个来回,倒清醒了。”
分類:清凉
《漢語大詞典》:凉斋(涼齋)
破房子。《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娄县禀》:“二十日未时破城,小的将大红縐纱掉弃,乘间逃出,日间沿乡求乞,夜宿古庙凉斋。”
分類:房子
《漢語大詞典》:凉缁巾(涼緇巾)
古代一种便帽名。 元 俞琰 《席上腐谈》:“近时凉緇巾以竹丝为骨,如凉帽之状,而覆以皁纱,易脱易戴,夏月最便。”
分類:便帽
《分类字锦》:绿雾起凉(绿雾起凉)
李贺 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分类:
清凉
【佛学大辞典】
(山名)五台山志曰:「五台山本名清凉山。」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参见:次)。
清凉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唐代州五台山之别名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探玄记十五曰:「清凉山,即是代州五台山是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
清凉月
【佛学大辞典】
(杂语)指佛而云。华严经离世间品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
清凉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唐代州五台山之别峰有清凉寺,华严之澄观住之。
清凉池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喻涅槃之无恼热也。智度论二十二曰:「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法华玄义二曰:「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清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一切憎爱之念使为清凉之三昧也。大集经十四曰:「有三昧,名曰清凉,能断离憎爱故。」
【佛学常见辞汇】
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清凉世界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即清凉山也。
清凉国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住五台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历九朝,为七帝门师。开成三年,坐逝。寿百二十岁。塔于终南,名曰妙觉。后有僧至阙,言在岭见金神取华严菩萨大牙归供养耳。有旨启塔,貌如生,而失二牙。佛祖统纪二十九曰:「初德宗诞节,召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法师。」释氏稽古略三曰:「帝顾谓群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而富,能以圣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为清凉国师。
菩萨清凉月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旧华严经四十三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垂光照三界,心法无不现。」新华严经五十九曰:「菩萨智光月,法界以为轮,游于毕竟空,世间无不见。」
清凉地
【佛学常见辞汇】
(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没有热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