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5,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下一页
释宗净(字 月江 )
僧净慧(字 古明 )
僧净明(字 德岩 )
周文孚(字 彦彬 号 净植 )
释净戒(字 幻居 惠济禅师 )
张妙净(字 惠莲 号 自然道人 )
释净澄(别称 孤月禅师 字 孤月 张 )
何净(字 源清 )
释净伦(字 大巍 康 )
释净月(号 白斋 净月 )
金净(字 元冲 )
张岳(字 维乔 号 净峰 别称 泉州三狂 襄惠 )
何净德
僧宗净( 倪 )
其它辞典(续上)
净昱(字 大明 )释宗净(字 月江 )
僧净慧(字 古明 )
僧净明(字 德岩 )
周文孚(字 彦彬 号 净植 )
释净戒(字 幻居 惠济禅师 )
张妙净(字 惠莲 号 自然道人 )
释净澄(别称 孤月禅师 字 孤月 张 )
何净(字 源清 )
释净伦(字 大巍 康 )
释净月(号 白斋 净月 )
金净(字 元冲 )
张岳(字 维乔 号 净峰 别称 泉州三狂 襄惠 )
何净德
僧宗净( 倪 )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大明,见《石田山房诗》。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宗净。字月江。婺人也。正庵訚公法子。颀身伟貌。德本夙植。觉。繇性禀。每以佛乘印参儒典。默而能融。辩而不肆。所著诗文。皆有足观。尤以接物利生为己任。行持无怠。虽小戒律如践青折萌。盥手泛席之数。未尝放心。翰院侍讲王公时彦。在秘阁纂修。少师姚公。实总其事。二公论。及东南名僧。而师居其一。总司闻其贤。举授径山住持。一时名公钜卿。皆乐然出疏劝请向振山灵。师之住是山也。不大设门径。不广聚徒众。抑浑而务实。尝示人曰。身是一卷活经。无时不转。口是两片死皮。有说便动。真知实谬不在言也。师之为文字。用济佛事。过则挥去。如尘垢秕糠。了无留意。至于整顿山门。事无巨细。宜为必行。可以立住。皆决于俄顷。无顾虑徬徨之滞。亦法门英杰也。或赞其像曰。神定气冲。言雄貌伟。击拂一下。大海绝流。咳唾一声。须弥粉碎。衲子师模。佛祖骨髓。夫是之谓正庵和尚之的传。妙喜七叶之华裔也。后念佛而逝。塔于本山。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古明,松江人。人物简介
字古明,松江人。洪武中诗僧。书习虞永兴。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净明,字德岩,姑苏人。洪武初,住嘉兴招提华严教寺,嗣法独芳兰法师。宋文宪称其树教基续慧命有功法门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周文孚,字彦彬,号净植,洪武初任知县。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又净戒定岩者,亦字幻居,吴兴人。年十一出家,后至金陵,值觉源昙住天界,命居维那,胁不暖席。一日昙举桶箍语问之,拟议未即荅,昙厉声曰: “早迟八刻了也。”言下大悟。复游东南,名流加敬。洪武丙子,授左觉义,兼住鸡呜。永乐初,敕居灵谷,迁右阐教。永乐戊戌六月二日亭午,起坐索笔,书偈而逝。火后有顶骨牙齿数珠不坏,事闻,遣官致祭,宣德四年追谥“惠济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杭州人,女,字惠莲,号自然道人。善诗章,晓音律。晚年居苏州之春梦楼。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净澄。燕京西河张氏子。生时。偶二僧至门。厥父喜。即请安名。僧曰。此儿非常。应名清正。未几。父母相继亡。师决志出家。行至双城子。路逢僧求落发。询其来缘。乃初立名僧也。遂就金河寺剃落。其师令习经业。师不悦。示以念佛法门。未周岁其师死。偶遇五台善公。易名曰净澄。即走古华严鍊磨。日夜逼拶。忽疑滞顿开。如释重负。求證于广恩月溪老人。溪转数语。师汗下不能对。因俾参无字。久之。获印可。付以拂子手卷。南游济河。舟没所有俱失。身附浮木获免。自思所得未惬。即誓曰。此行。若不大悟而还者。有如河。自此提参益切。入蜀飞雪山独居。吊影三年。一日造饭。遂定去。觉时饭生白醭。静中尝闻百里外人声。久着地打坐。足为冷湿所乘。忽不能起。幸得人荷至后山。调息始愈。一日坐木上。正尔湛寂。忽闻爆竹声。豁然心空。自是方得一切时中。洞然明妙。请印于圆觉法鉴和尚。又造广福云谷老人。谷见其一向孤迥迥底。即问曰。你却似个死人。我且问你。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师曰。眉毛眼上横。鼻孔大头垂。又问如何是无字意。师曰。风行草偃。水到渠成。又问。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师曰。云消山岳露。日出海天青。谷肯之。天顺改元。还清凉。道声远播。代藩请诣内掖问道。感光明炤彻内外。王大悦。因就华严谷建寺。请额曰普济。奉师开法其中。有清凉语录。行世。尝作山居诗云。甘贫林下思悠悠。竹榻横眠枕石头。格外生涯随分足。都缘胸次一无求。又云。自住丹崖绿水傍。了无荣辱与閒忙。老僧不会还源旨。一住山青叶又黄。复坐脱于本寺。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净澄,字孤月,姓张氏,宛平人也。始生时,有二僧踵门而至,厥父喜告以举子,且请名焉。僧曰:“此儿非常,可名清正。”无何,父母相继𧬄,零丁孤寂,因有绝尘志。偶至双城,路逢老僧,相与问訉,为道所愿,求之落发,及详诘来缘,具明夙因,知此所遭者,乃初立名僧也。嗟叹久之,于是就金河寺剃度。初习经业,未惬心性,示以念佛法门则拳拳服膺,奉持不爽。未几,其师竟寂。更参知识,得五台寿宁寺僧清善为易其名,曰“净澄”。随之诣台,执业甚勤,自觉工候未纯,即走古华严,日夜磨鍊,几及一载。一日,凝滞顿开,如去重负,乃还燕京求證于广恩月溪,陈其所悟,溪诘数语,汗下不能对。溪曰:“汝得信念尔。”令参狗子无佛性语,疑情顿发,数日忽有省。久之,溪可其悟,即付以卷拂。南游渡黄河,舟没,所有俱失,手触浮木攀之不沈,随波漂流,遇救得出,自此勘破生死,发愿拯溺。苦海茫茫,欲登觉岸,何异此境!于是,入蜀川飞雪山独居三年,深心究参。尝于造饭中得定,既觉,来时饭生白醭。一日,方坐闻声曰“祖顺踏破脚了。”三日后人到,印对前言无差,在百里之外,盖静极彻听也。澄好敷坐地上,寒湿伤足,不良于行,荷至后山,安养久之渐差。又一日,敷坐木床,正尔湛寂,忽闻爆竹声,豁然心空,自是方得一切时中洞然明妙。乃辞众,诣圆觉法鉴处陈其所悟,觉曰:“子向后更当何如?”澄曰:“随分。”觉曰:“若然则饥餐渴饮去也。”澄曰:“终不作如是见解。”觉颔之。后参广福云谷,谷见其一向孤迥,乃问:“如何是无字意?”澄曰:“风行草偃,水到渠成。”又问:“大地陆沈,虚空粉碎,向何处安身立命?”澄曰:“云消山岳露,日出海天清。”谷肯之,遂付衣钵。明天顺初元,言返清凉,道声远震。代王请诣内掖问道,感白光袭室之异,为舍资建刹五台山华严谷,额曰“普济”,事之唯谨。后坐化斯寺。著有《清凉录》及《山居诗》,为世传诵。诗云:“寰中独许五台高,无位真人伴寂寥。一任诸方风浩浩,常空两眼视云霄。”“甘贫林下思悠悠,竹榻横眼枕石头。格外生涯随分足,都缘胸次为无求。”“自在丹崖绿水旁,了无荣辱与间忙。老僧不会远源旨,一任山青叶又黄。”
人物简介
维基
何净(1434年—?),字源清,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军籍。进士出身。天顺八年,乡试中举;成化八年,登进士,授松东府推官。后因政绩显著,升任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转任四川按察佥事。留有《律学奏议》传世。曾祖父何仲英。祖父何唐章。父亲何俊。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净伦,昆明人,康氏子。父讳泰,母何氏,宣德丁未诞生。师幼即超卓不凡,正统庚申出家礼太华无极泰和尚,受禅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巍,昆明康氏子。成化中,于都门开建万福禅寺。晚住锡五台。有《竹室集》。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净伦。号大巍。师门人中之皎皎者。针芥投于浮山。道化被于南服。黄慎轩太史辉。极其叹美。谓。古庭大巍。皆宗门开士。有远录公之遗风焉。 尝以诗寓道。山居吟云。无事山房门不开。土阶春雨绿生苔。此心将谓无人委。幽鸟一声何处来。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净伦,字大巍。姓康氏,昆明人也。幼性敏慧,卓越不凡。明正统庚申,礼大华无极泰出家,受禅学。戊辰,谒大方天顺。癸未,参古庭于浮山。一日问答间,偶呈偈曰:“丛林处处播春风,此日寻师到别峰。末后声前句非句,写在山河大地中。”庭喜遂入室授法,为临济二十四世。薄团深稳,极尽玄妙。成化乙酉,卓锡都城,创万福禅林,宗风鬯懋,缁白来者无虚日。癸卯,登五台。弘治庚戌,复游五台,壬子,归竹室,闭户读藏,薰室自脩,所著有《竹室集》、《多宗门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白斋,名净月,曲靖胡氏子。年十九出家,日唯一食,积久道重,人以“白斋”称之。弘治间,𠪾游海内,及回滇,入鸡足山。初登峰顶,结庵净憩,徒侣攀跻,室不能容,乃于明歌平处创寺,掘地得碑,有“迦叶入定,八大明王歌颂相送”之说,即圣峰寺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朝鲜庆州人,字元冲,新罗敬顺王之后,官至判书。己卯之祸。谪死于济州。冲庵先生集·申光汉序
冲庵集者。金侯净之所著也。侯字元冲。官至判书。己卯之祸。谪死于济州。侯既为时人所摈。又无斡家子弟。其遗稿散落不见收者久矣。后二十八九年间。有侯之堂侄金君天宇者为玉堂应教。一日。持侯之遗稿诗若文来示余曰。吾叔父元冲公。自在妙年。文章甚高。又学问所造尤深。大为缙绅所推服。而身陷于罪罟。曾为脍炙之诗文。反归于目动心怵之具。岂不惜哉。近看朝廷之上。士气稍振。公论亦行。冲庵之诗文。庶几见采于时矣。愿公少加删定其编次则吾且锓梓。以图不朽。公以为何如。余曰。甚矣。子之厚于斯文而乐于为善也如是哉。非止爱其族叔父而已也。仍受而留之。常置案上。叹咤吟赏之间。岁月荏?。未克编次。而金君天宇又至奄忽。未识天意之薄于善人。而不欲成人之美者。乃至于是耶。稿之还藏于箧笥中且有年矣。今者公州牧许公伯琦抵书与余曰。吾得冲庵遗稿若干卷。鸠材倩工。已临首事。似闻公家有全稿藏焉。望亟搜付。俾得校正其舛讹。且请序于卷端。以记其事。辞甚慇勤。嗟嗟乎。稿之不幸失金君。又何幸得公于今耶。天之果不薄于善人。而终能成就之如是夫。遂封寄其稿。以卒金君之志。又美许牧之勇于为善而不懈于扶树斯文。乐副其请。噫。宝剑三千。虽藏于九原。精光显扬。上为白虎。况于文章之精英。根乎天地。发乎性情。其人虽没。金刚玉粹之气。终不可泯灭。集而成书。乌可已乎。后之览者。将有以知其性情之所在。岂独诗文云乎哉。嘉靖壬子端阳前一日。推诚定难卫社功臣。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兼知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灵城君申光汉时晦。书于骆峰之企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2—1552 【介绍】: 明福建惠安人,字维乔,号净峰。自幼好学,立志为大儒。正德十一年进士。授行人。与陈琛、林希元闭户读书,时称泉州三狂。累官为副都御史总督两广。擒获活动达三十年之李金、倪仲亮等。又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镇压蜡尔山苗民龙许保起事。学宗程朱,攻击王阳明良知之说。有《小山类稿》。维基
张岳(1492年—1551年),字维乔,号净峰,福建泉州府惠安县东岭张坑村人。张岳为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奉者,与陈琛、林希元三人并称“泉州三狂”。1996年,福建省民政厅确定张岳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人。张岳生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正德八年(1513年)中式福建乡试解元,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丁丑科会试第三十名,三甲九十名进士,礼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春,张岳与兵部郎中费巩等谏阻明武宗南巡,被贬为南京国子监学正。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嗣位,张岳官复原职,迁右司副。以母老乞便养,改任南京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历礼部主客司郎中。因议“大禘礼”,被外放为广西提学佥事,寻改江西提学。后又贬为广东盐课提举。嘉靖十七年,张岳调任廉州府知府,任内反对世宗因莫登庸篡位而用兵安南,同年因调停安南有功升为浙江按察司副使,隔年升为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九年以「谙晓夷情」改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二十一年,张岳授右佥都御史,抚治湖北郧阳府。期月,改派巡抚江西。嘉靖二十三年,张岳迁右副都御史,兼两广巡抚,总督两广军务。嘉靖二十四年春,张岳升兵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六年,张岳任刑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七年,张岳任兵部左侍郎,兼右都御史掌理院务。掌院三天,严嵩命其总督湖、贵、川、滇军务。嘉靖二十九年,张岳开府沅州。嘉靖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岳在沅州去世。张岳逝后一年,朝廷下诏复官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惠。张岳的事迹在《明史》有记载,也是唯一在《明史》载有列传的惠安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兰溪人。俗姓倪。住杭州径山。有《径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