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玄净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玄净,字无象,姓徐氏,于潜人也。母方孕时,客有过其舍者,曰:“嘉气上腾,当生奇男。”及净生,左肩起如袈裟条,八十一日乃没。伯祖异之,曰:“宿世沙门,必使学佛事。八十一者,殆其算与?”后果符其数。十岁出家,每见讲座,辄曰:“吾愿登此说法度人。”年十八,就学于慈云,闻明智讲《止观》“方便五缘”,顿然悟曰:“今乃知色香味触,本具第一义谛。”因泣下如雨。自是遇物无非法界,代讲十五年。杭守吕臻,请住大悲阁,严设戒律,其徒畏爱。臻为疏请,锡紫衣、“辨才”之号。七年,翰林沈遘抚杭,谓上竺本观音道场,以音声为佛事者,非禅那居,乃请净居之,凿山增室,广聚学徒,教苑之盛冠二浙。宋元丰元年,以事谢退,众亦随散。逾年,复以畀净,众更大集。赵清献,苏学士子瞻,皆与为世外交。赵公闻之乃为赞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重辉。”东坡居士亦寄诗云:“道人出山去,山色如𣦹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三年,复谢去,居南山之龙井,士夫争为筑室,遂成蓝宇。六年,太守邓伯温请居南屏。越明年,复归龙井。时灵山虚席,净以慈云师祖道场,俯就众请,及月馀,于禅定中见金甲神曰:“法师于此旧无缘,不宜久住。”既奉冥告,遂还龙井。元祐四年,苏轼治杭,尝问净曰:“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净曰:“沙门多密行,非可尽识。”东坡生子,迨已四岁不能行,请净落发摩顶,数日即能步。及将示寂,乃入方圆庵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招参寮告之曰:“吾净业将成,若七日无障,吾愿遂矣。”果七日吉祥而逝。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苏学士辙,为铭其塔。
李琛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李琛,绍圣间人,号清净居士。见《大慧禅师语录》。
笪净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笪净之(一○六八——一一一三),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茅山道士静一先生弟子。徽宗时,赐号守静法师,领住持茅山元符万宁宫。越明年,又加号凝和。政和三年七月卒,年四十六。赠冲隐先生。见蔡卞《冲隐先生墓志铭》(《茅山志》卷二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思净(一○六八~一一三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喻。受《法华》于德藏瑛法师,后潜心净观,专致念佛。徽宗大观初于杭州北关创精舍,饭僧三百万,因扩舍为祥符寺,以待僧侣。工画阿弥陀佛,世呼为喻弥陀。高宗绍兴七年卒,年七十。《新绩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37 【介绍】: 宋僧。钱塘人,俗姓喻。工画阿弥陀佛,杨杰呼为喻弥陀。就北关租屋斋僧,后移“妙行”额为寺院。凿西湖多宝山石为佛像。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思净。钱塘喻氏子。好画阿弥陀佛。臻其妙。杨无为呼为喻弥陀。世因以称焉。弃家学佛。就北关僦舍饭僧。不二十年。及三百万。移妙行额。广所居为寺。至今接待不绝。属离乱。寺独不焚。师造贼垒。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贼竦然。为之少戢。或者问师能画弥陀。何不参禅。师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师儿时游西湖多宝山辄作念曰。异时当镌此石为佛。后果为弥勒像。侍郎薛公问弥勒见在天宫说法。凿石奚为。师答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其随机应答类如此。师平生务实。不事虚饰。绍兴七年冬。趺坐而逝。侍郎无垢张公九成铭其塔。 赞曰。 永脱世尘  不为物转  本有弥陀  毫端发见 钵饭流香  石像符愿  无垢为铭  师其可见
补续高僧传·遗身篇
思净。钱塘喻氏子。好画阿弥陀佛臻其妙。杨无为。呼为喻弥陀。世因以称焉。或者问。师能画弥陀。何不参禅。师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师儿时。游西湖多宝山。辄作念曰。异时当镌此石为佛。后果为弥勒像。侍郎薛公问。弥勒。见在天宫说法。凿石奚为。师答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其应对机辩如此。师平生务实。不事虚饰。尝就北关。僦舍饭僧。不二十年。及三百万。移妙行额。广所居为寺。属离乱。寺独不焚。师造贼垒。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贼竦然。为之少戢。全活者众。绍兴七年冬。趺坐而逝。侍郎张无垢九成。铭其塔。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思净,姓喻氏,钱塘人。受《法华》于德藏瑛法师。复潜心净观,专志念佛,日课《观经》。大观初,于郡北关创精舍,饭僧三百万,因扩舍为寺,以待徒侣。宣和初遇乱,经造贼垒,愿以身代一城之命,贼悚然为之少戢。素善画佛,每画先于净室,爇香念佛,注想久之乃下笔。一日画丈六像,忽见佛光,良久乃灭,众皆瞻礼,世因𧦝为“喻弥陀”。或问净:“何不参禅?”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绍兴七年冬,端坐想佛经,七日忽起,然香于炉,归坐加足而化,顶上经七日犹暖,异香不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5 【介绍】: 宋镇江丹阳人,字成季,一字逸叟。先本姓弘,避南唐讳改。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历国子博士、监察御史,进侍御史。王黼、蔡京用事,拟中立无所附会。高宗时,累迁吏部尚书。自南渡后,法无见籍,吏随事立文,拟以旧法及续降指挥详定成《七司敕令》。以直言罢,复起知温州。卒谥文宪。有《净智先生集》、《杜甫诗注》。
全宋诗
洪拟(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第,一字逸叟世称净智先生。本姓弘,其上世避南唐讳改洪。丹阳(今属江苏)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调忠正军节度推官。徽宗崇宁中为国子博士,出提举利州、福建路学事,通判郓州。历提举京西北、荆南、河北东路学事。宣和中为侍御史,以忤蔡京,出知海州。高宗建炎间为起郎,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以龙图阁待制知温州。复召为礼部尚书兼权吏部。罢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再知温州,未几复奉祠。十五年卒,年七十五。有《净智先生集》,已佚。《京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三八一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三○五五
洪拟(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季,一字逸叟,学者称净智先生,镇江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本姓弘,其先祖避南唐讳改。登绍圣元年进士甲科。崇宁中为国子博士,历提举利州路、福建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学事。宣和中为监察御史,进侍御史。时蔡京辈当朝,拟中立不阿,坐事出知桂阳军,改海州。高宗即位,起为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待制知温州,入为礼部尚书,迁吏部。绍兴三年罢。起知温州。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文宪(一作文定)。著有《净智先生集》、《注杜甫诗》二十卷等。见《宋史》卷三八一本传,《嘉定赤城志》卷三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遂(一○七二~一一四七),号净慈,俗姓章,遂宁蓬溪(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住随州大洪山净岩寺。为青原下十二世,大洪恩禅师法嗣。绍兴十七年卒,年七十六。事见《湖北金石志》卷一一冯楫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守遂。遂宁蓬溪章氏子。幼不茹荤酒。不好弄。事南麓院自庆上人为童子。二十七得度。南游初抵玉泉。见勤禅师。勤深器之。命副院事。岁馀走大洪。谒恩禅师。上方丈才展坐具。忽一小虫。飞堕于地。遽引手拂之。豁然大悟。恩肯之。俾总院事。说法一本于恩。政和戊戌。赐号净慈。随州袁公灼。奏师道德堪表率丛林也。俄迁水南。靖康丁未。退止德安𡾇山之延福院。时海内大乱。江淮盗起。所在戒严。安守李公济。虑师所居荒。远命移锡入城。建化城庵居之。贼围城久。每攻辄不利。乃曰。城中有异人。遂引去。镇抚陈规。闻而叹曰。异人谁欤。必吾净严师也。绍兴乙卯。宣抚司命居大洪。学子望山而归。极一时之盛。师亦诲人无倦。至丁卯三月。示疾而化。师天质温靖。与物无忤。且奉戒谨。终身不服缣纩。不执财宝。不近玩好。士大夫以为贶。随得随施。慈至蚤虱。不忍弃地。纳之衣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净如(一○七三~一一四一),号妙空,俗姓陈,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住长清灵岩寺,荐福英和尚法嗣。高宗绍兴十一年卒,年六十九。事见《金石萃编》卷一四七、《金文最》卷一一○《长清灵岩寺妙空禅师塔铭》。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仁钦,福建(今福州)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住持灵岩,赐号靖照大师。大观初赐紫。事见《灵岩志》卷二。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仁钦,号净照,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崇宁、大观间住持泰山灵岩寺,后归老济州东禅寺。见《泰山志》卷一七。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净梵,俗姓笪,名佛护,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岁出家,十八受具戒,历师超果湛公、神悟处谦。元祐初,主姑苏大慈寺,讲天台三大部。宣和初,郡守敬其高行,补为管内法主。建炎元年(《释门正统》作二年)卒。见《释门正统》卷六,《佛祖统纪》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神僧传·卷第九
僧净梵。嘉禾人。姓笪氏。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因而怀娠。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从湛谦二法师学教得其传。初住无量寿院。凡讲法华经十馀过。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连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呼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时长洲县宰王公度亲目其事。题石为记。又尝梦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令检簿云。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即遣使送归。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又在他处忏期蒙韦驮天点检。大众中有戒不严净者。先以预定后果忏法不全。时姑苏守应公有婢为崇所恼。请师授戒。其妖即灭。葛氏请施戒荐夫。见夫绕师三匝而去。待制贾公见师道行。即补为管内法主。师住持十馀年。亡后焚躯有舍利五色。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净梵。嘉禾人。姓䉡。母龚氏。梦佛光满室。遂有娠。及生因名佛护。十岁出家。尝念阿弥陀佛。或问。年少何遽尔。师曰。我欲往他方丈。求挂搭去。十八受具戒。即依超果湛公。复谒神悟。屡亲讲说。大契宿心。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十馀过。馀文称是。禀师戒法者。几满城邑。尝率二十七人。修法华三昧。以二十八日为期。如此三会。感普贤大士授戒羯磨。至称净梵比丘。则洪声震响。如撞巨钟。师禅观之处。众尝见金甲神。跪于座前。有时一处行忏。见韦天按视忏堂。行人有遭其点察者。辄障起而退。政和中。太守应公。婢为祟所娆。歌笑不休。请师施戒。即刻神定。信女葛氏。请为亡夫施戒。即见夫旋绕师座。称得解脱。尝夜居西院。君酷暑。众不安卧。师方披三衣。坐水阁上。忽风雪飞集。凉气逼人。旦谓众曰。夏行冬令。众皆叹仰。知为神龙翊卫。变热为凉也。宣和初。郡守贾公。敬师高行。补为管内法主。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佛护,字净梵,姓笪氏,嘉禾人。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孕而生护,因名佛护。十岁投圣果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或问:“年少念佛何为?”曰:“我欲参访去。”十八受具戒,投湛、谦二法师习教,得其传。谒神悟,亲讲说,如夙习。初住无量院,讲《法华》十馀会。哲宗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弟子遍踵吴地。尝率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至称净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钟,三昧将圆。有来二僧曰:“春至石梁礼圣迹。”忽见空中飞花,异香非常。遇一僧曰:“姑苏梵法主散花至此”,语毕辄不见。某因得礼座下,长洲令王公度亲时目其事,记刻于石。元符中,有黄衣使者,请至冥府,时王者迎就坐,令吏检祥霭簿。吏云:净梵比丘多劫讲演《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引还。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维时有五色光,塔择横塘之般若。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净昭,住长清灵岩寺,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离此他游,留言并书偈诫弟子。事见《净昭和尚诫小师语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尼净智,号慧光。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住东京妙慧寺。为青原下十三世,净因法成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净昙(一○九一~一一四六),嘉兴崇德(今浙江馀杭县东北)人。住庆元府育王,晚居钱塘法慧,称无竭净昙禅师。为南岳下十三世,保宁圆玑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六年卒,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
慈永,宣和间僧人,赐紫,号净慧大师。见乾隆《巩县志》卷一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净元(?~一一三五),钱塘杨村法轮寺僧。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修复钱塘海堤,曾舍身热海,公获救。五年卒。事见《春渚纪闻》卷四。今录偈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向,字瞻明,一字子平(《曲阿诗综》卷七),东平(今属山东)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官通直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绍兴三年(一一三三)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七○)。二十四年知滁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晚寓天台,自号净空居士。有《浍水集》,已佚。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
蔡向,字瞻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东)人,一云东平人,枢密挺之孙。建炎末、绍兴初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因寓临海,自号净空居士。绍兴二十四年,官朝请大夫、知滁州。著有《浍水集》藏于家。见《赤城志》卷三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六之三、职官四八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六六,《会稽续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