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冰凝
结冰;冻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两京街道:“但冬月冰凝,尚堪步屧,甫至春深,晴暖埃浮。” 戴望舒 《过旧居》诗:“而一切都在那里,原封不动,欢笑没有冰凝,幸福没有尘封。?”
分類:结冰冻结
《漢語大詞典》:凝涸
犹冻结。新唐书·历志三上:“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於下,升而未达,极於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
分類:冻结
《漢語大詞典》:积冱(積沍)
凝结;冻结。 元 袁桷 《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地界幽都正,风传委羽来。阴机坚积沍,空窾起荒埃。”
分類:凝结冻结
《漢語大詞典》:涸冻(涸凍)
冻结。涸,通“ 沍 ”。汉书·郊祀志上:“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颜师古 注:“涸读与沍同。沍,凝也,音下故反。春则解之,秋则凝之。《春秋左氏传》曰‘固阴沍寒’。礼记·月令曰‘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 汉 刘歆 《遂初赋》:“薄涸冻之凝滞兮,茀谿谷之清凉。”
分類:冻结
《國語辭典》:解冻(解凍)  拼音:jiě dòng
1.冰冻的东西融化。如:「太阳一出来,江河便慢慢的解冻了。」
2.解除对资金等的冻结。
《國語辭典》:凝冱  拼音:níng hù
水冻结成冰。晋。潘岳怀旧赋〉:「辙含冰以灭轨,水渐轫以凝冱。」《旧唐书。卷三○。音乐志三》:「火林霰雪,汤泉凝冱。」
分類:结冰冻结
《漢語大詞典》:冻笔(凍筆)
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宋 范成大 《南塘冬夜倡和》:“寒釭欲暗吟方苦,冻笔难驱字更遒。”
《國語辭典》:寒冱(寒沍)  拼音:hán hù
寒极而结冰。唐。陈岵履春冰赋〉:「因润下而生德,由寒冱以成姿。」
《國語辭典》:封河  拼音:fēng hé
冬季河道冻结,船舶无法通行。如:「一到冬天,河水都结了冰,只好封河了。」《孽海花》第三五回:「次日,就别过常肃,离开广州,途中不敢逗遛,赶著未封河前,到了北京。」
《國語辭典》:凝冻(凝凍)  拼音:níng dòng
凝固冻结。《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
《國語辭典》:冻土(凍土)  拼音:dòng tǔ
高山或高纬度区,温度长期在摄氏零度以下,土壤中水分终年冻结,故称为「冻土」。
《漢語大詞典》:海冰
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
《漢語大詞典》:连底冻(連底凍)
(1).严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彻底冻结。形容极为寒冷。《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説得显者热闹胸中,化作一团冰雪连底冻的相似。”
(2).形容为人严肃冷崚。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四:“ 元礼 加以肃,人号为连底冻。”
《漢語大詞典》:冰层(冰層)
水面冻结而成的厚冰。 李準 《冰化雪消》十五:“ 青龙河 上结的厚厚冰层也开冻了。冰块在温暖的水中冲激着。”
《漢語大詞典》:凝涩(凝澀)
因冻结而滞涩。红楼梦第五十回:“ 惜春 因笑回:‘天气寒冷了,胶性都凝涩不润,画了恐不好看。’”
分類:冻结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