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张维垣(1827~1892),字禄兴,号星枢,清屏东长治人。中秀才后,赴苗栗头份教书;同治十年(1871)取中辛未科进士,派任浙江省遂昌县知县,后又调任北京,任考试官,钦加同知衔。辞官回台后仍居苗栗头份,光绪十二年(1886),于当地策划创建义民庙。光绪十八年(1892)卒,享寿六十六。生平作品留存不多,今依《张维垣先生閒吟诗遗稿》编校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清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出版的《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此外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
维基
张维垣(1827年—1892年),字禄兴,号星枢,福建台湾府台湾县人。晚清政治人物。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神岗社,为客家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祖先张德贵东台,定居下淡水广西里。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福建乡试举人。同治十年(1871年)中式辛未科进士。授浙江遂昌县知县。光绪三年(1877年)辞官返乡,北迁至淡水厅头份庄。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年六十六。次年,归葬。有《张维垣先生閒吟诗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9—1884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益甫,又字撝叔,号梅庵,更号悲盦。咸丰九年举人。五应会试不第。因誊录劳历署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孤愤激越,不谐于世。诗古文书画篆刻无所不能,诗文评价,或许为新奇,或予以讥弹,书画篆刻则名满海内。有《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梅庵集》、《缉雅堂诗话》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七
赵之谦,字益甫,号撝叔,晚号悲庵,会稽人。咸丰己未举人,历署鄱阳奉新南城知县。有《悲庵诗剩》。
词学图录
赵之谦(1829-1884)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画篆刻。有《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清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出版的《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此外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他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内容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于1897年所出版的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外如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林纾曾经二度来台,其一是在1867年时,从福州搭乘「华福保」轮船来台湾省父,其《畏庐琐记》提及此事,当时滞居淡水三载,曾拜访板桥林家;其二是在1878年时,奔其弟林炳耀之丧而来,此次亦在台约三年之久〖参见汪毅夫《台湾近代文学丛稿》(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页32-33。〗。然有关林氏寓台活动,目前缺乏文献,详情难稽。(黄美娥撰)
词学图录
林纾(1852-1924) 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主京师大学堂讲习,入民国任教北京大学。有《畏庐诗存》,并译西洋小说170余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清台湾府人。早年成立「闻 学舍」,以教书为业,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后返台南,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参与垦土化番之职。光绪二十年(1894)应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乙未(1895)之役,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后知事无可为,乃将私蓄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台内渡。初抵厦门,转向汕头、鮀浦等地,后为生计赴南洋,不顺遂,返国后入都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知县。其后又分任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民国五年(1916)在林尔嘉(叔臧)的介绍下,到苏门答腊棉兰为张鸿南撰写传略,后因痢疾病逝于寓所。许南英在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期间与南社、瀛社、桃社、竹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
人物简介
1855-1917,祖籍揭阳,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1890年中进士,授官兵部主事,但自请回台垦土“化番”。甲午战争期间,率众抗击日军,终因局势难挽,1895年举家迁回大陆,先在厦门小住,尔后转潮汕。1897年由吏部主事改任广东即用知事,1899年受潮汕镇总兵黄和庭(金福)聃请到惠潮嘉一带辨理“清乡”事务。先后在广东为官十数年,曾任乡试阅卷官、税关总辨、知县等。1917年底客死印尼棉兰市。工诗歌,辑有《窥园留草》等。兼擅书梅和书法,书法颇得王羲之神韵,秀丽飘逸。所书《许春熙墓志铭》碑,为潮汕金石瑰宝。许地山父。
维基
许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福建台湾赤崁(今台南市中西区)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郑文焯,字叔问,一字小坡,汉军旗人。光绪乙亥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大鹤山人诗集》。
词学图录
郑文焯(1856-1918) 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冷红词客、大鹤山人。汉军正黄旗人,占籍奉天铁岭。光绪元年(1875)举人。授内阁中书。屡应礼部试,皆报罢。戊戌政变后,辞官寓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客。入民国,人欲聘为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皆拒之。精金石书画,通音律,尤长于词,为"清季四家"之一。有《词源斠律》、《大鹤山房全集》,词有《冷红词》、《瘦碧词》、《比竹余音》、《苕雅余音》四种,晚年删定为《樵风乐府》。
樵风乐府
郑文焯(1856--1918)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隶汉军旗。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官内阁中书。自幼濡染家学,工词章,通音律,词风遥接宋代周邦彦、姜夔,著有《樵风乐府》九卷等词作。为“晚清四大家”。兼善书画金石,通医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叶玉森(1890-1929) 字荭渔,号中泠。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宣统元年优贡,历官滁县、颍上、当涂知县。南社社员。曾游日本。有《樱海词》、《桃渡词》各一卷,总名《啸叶盦词》。
人物简介
叶玉森(1880—1933),字荭渔,号中冷,江苏镇江人。精研商卜文,字书亦以甲骨文为主,能诗词。著作有《枫园画友录》。叶玉森一生仕途坎坷,案牍劳形,通晓中西文化,涉猎学术多门,洞悉世情百态。其簿书馀暇,又潜心着述,既攻诗词文赋,谙熟外文翻译,亦善书画篆刻,尤考释甲骨文字,颇多创获;业绩丰赡,名盛当时。叶玉森虽宦海浮沉,却洁身自好,爱国爱乡,惜其身后,令名不显。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92-1960),福建闽侯人。1936年任河北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期间作为事变地区主要负责人,在同日军谈判、交涉中,坚持守土有责、寸土不让。抗战胜利后,应远东国际法庭之邀,赴东京为审判日本战犯出庭作證。1951年底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后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著有《卢沟桥事变始末记》、《卢沟桥抗战纪事诗》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梅冷生(1895-1976) 名雨生,以字行。温州人。曾任温州市图书馆馆长。民国间与夏承焘、陈仲陶组织慎社,以文章气节相砥砺,并从词人林铁尊游。有《劲风楼唱和集》、《劲风阁遗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曹冷泉1901-1980,原名曹赞卿,字襄忱,曾用名曹一民,别名向辰、冷翁、公羽等。安徽省颍上县人。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王重民(1903-1975) 字有三,号冷庐。河北高阳人。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任保定河北大学国文系主任,又在北平图书馆任职。1934年奉派赴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搜集流落海外的敦煌资料,协助戴密微整理敦煌文献。1939年受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馆藏中国善本古籍。1947年归国,任北平图书馆参考组主任,同时受聘于北京大学。建国后,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专科教授、主任。1956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1957年被划为“大右派”,1975年4月16日自缢死。有《普通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论丛》、《〈校雠通义〉通解》、《中国善本书提要》、《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国学论文索引》等,敦煌学著作有《敦煌古籍叙录》、《敦煌遗书论文集》,编有《敦煌曲子词集》、《敦煌遗总目索引》、《敦煌变文集》(与向达等合编)、《补全唐诗》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钱之江,字子南,号莼客、冷公,生于癸丑,杭人。现供职浙江古籍出版社,留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