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4,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秋冷
云冷
冷笑
烟冷
冷浸
冷光
灰冷
冷蕊
水冷
衣冷
夜冷
冷冷
花冷
冷翠
冷然
《骈字类编》:秋冷
唐 李嘉祐 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 漏长丹凤阙,秋冷白云司。
《骈字类编》:云冷(云冷)
唐 殷尧藩 寒夜 云冷江空岁暮时,竹阴梅影月参差。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二 洞天云冷玉花发,公子尽披双锦袍。
《國語辭典》:冷笑  拼音:lěng xiào
发出带有讥诮、轻蔑、不满、或怒意的笑。唐。李白 上李邕诗:「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三国演义》第五回:「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著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
《骈字类编》:烟冷(烟冷)
赵孟頫 秋怀诗 吴宫烟冷水空流,惨淡风云暗九秋。
《韵府拾遗 沁韵》:冷浸
陆游诗:冰壶冷浸玉芙蕖。
《國語辭典》:冷光  拼音:lěng guāng
1.月光。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诗:「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
2.指热量极少的萤光和磷光。
《漢語大詞典》:灰冷
(1).心灰意冷。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不料四镇英雄,可笑如此,老夫一天高兴,却早灰冷一半也。”
(2).谓冷漠。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三》:“外人不足责,而本国的别的灰冷的民众,有权者,袖手旁观者,也都于事后嘲笑,实在是无耻而且昏庸。”
《漢語大詞典》: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疎枝半不禁。”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明 张祥鸢 《水边梅》诗:“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骈字类编》:水冷
新论:水性宜冷,而有华阳温泉,犹曰水冷,冷者多也。 齐竟陵王子良净住子:风轻而地重,水冷而火热。诗云笈七签:火性本热,水性本冷。皮日休游栖霞寺:水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苏轼海市诗: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骈字类编》:衣冷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六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骈字类编》:夜冷
吴均饼说见晓风下。
《國語辭典》:冷冷  拼音:lěng lěng
1.寒冷。宋。王偊称〈李太白真赞序〉:「冷冷碧江,下浸秋石。」
2.态度冷漠。如:「他只对她冷冷一笑,一句寒暄的话也不肯说。」《金瓶梅》第三七回:「那婆子掩口冷冷笑道:『你老人家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著的就上。』」
《骈字类编》:花冷
唐 白居易 吹笙内人出家 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
唐 曹唐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五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
宋 梅尧臣 春寒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元 郝经 湖水来 满船明月露花冷,翠绡银管飞琼杯。
元 顾瑛 玉山佳处以爱汝玉山草堂静分韵得静字 褰裳石萝古,濯缨水花冷。
《漢語大詞典》:冷翠
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唐 陆龟蒙 《秋荷》诗:“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宋 苏轼 《入峡》诗:“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宋 吴文英 《水龙吟·惠山酌泉》词:“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 清 陈维嵩 《念奴娇·看山如读画读画似看山》词:“一身冷翠,此间三伏无夏。”
《國語辭典》:冷然  拼音:lěng rán
1.形容寒冷、凉爽。《红楼梦》第六六回:「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夜凉未寝,出门步月。忽清风冷然,穿林而过。」
2.冷淡、超脱的样子。如:「很多事她都冷然以对,无动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