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骤断(驟斷)
迅速决断。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佛教断肉述义:“佛言不应食狗,诚以事难骤断。”
分類:迅速决断
《漢語大詞典》:干刚
1.谓天道刚健。亦用以称帝王的刚健决断。语出《易。杂卦》:"《干》《坤》柔。"
2.引申指君主的威权。
《國語辭典》:寡断(寡斷)  拼音:guǎ duàn
没有决断力。如:「身为主管,不可遇事优柔寡断。」《韩非子。亡徵》:「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宋史。卷四二五。列传。刘应龙》:「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
分類:决断
《漢語大詞典》:断识(斷識)
决断而有识见。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漢語大詞典》:断察(斷察)
决断,审察。后汉书·酷吏传·王吉:“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姦伏,多出众议。”
分類:决断审察
《漢語大詞典》:颛断(顓斷)
独自决断。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上:“上思 仲舒 前言,使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持斧鉞治 淮南 狱,以春秋谊顓断於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不请者,不奏待报。”
《漢語大詞典》:耳决(耳決)
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宋史·律历志十四:“或得之目击而不及识其全,或得之口授而未能究其误,或求诸耳决而不能究其真。”
《漢語大詞典》:权疑(權疑)
谓决断疑难。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劌,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漢語大詞典》:鉴断(鑑斷)
亦作“鉴断”。 明察决断。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 段公 无鉴断之才,非拨乱之主。” 胡三省 注:“鉴,明也;断,决也。”
分類:明察决断
《漢語大詞典》:克夺(克奪)
定夺,决断。红楼梦第三三回:“大约我近年於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殞轻生的祸来!”
分類:定夺决断
《漢語大詞典》:优游不断(優游不斷)
临事犹豫,不能决断。《汉书·元帝纪赞》:“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酺 怒,廷叱之。 称 乃奏 酺 以为怨望。上以 酺 先帝师,优游不断,詔公卿廷议之。”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孝元 固已自知之,卒以优游不断,堕 宣帝 之业,可为来世之永鑑。”
《國語辭典》:优柔寡断(優柔寡斷)  拼音:yōu róu guǎ duàn
行事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这位胡统领最是胆小,凡百事情,优柔寡断。」
《漢語大詞典》:整裁
治理决断。后汉书·李固传:“ 商 以后父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灾异数见,下权日重。”
分類:治理决断
《漢語大詞典》:卓夺(卓奪)
谓作出高明的决断。请人裁夺的敬语。《廿载繁华梦》第十回:“待小弟今晚作个东道,并请老哥与 山农 两位赴席,看他如何,再行卓夺。” 廖仲恺 《致胡汉民函》:“拟请政府先将 彭 、 苏 两人扣留,令其交出凶手,并将该两堡联团局封禁,以为白昼任意杀人、阻碍农民运动者戒。如何之处,惟卓夺。”
《漢語大詞典》:咨断(諮斷)
谘谋决断。三国志·蜀志·费祎传:“自 琬 及 禕 ,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諮断,然后乃行。”
分類: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