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辞(斷辭)
亦作“ 断词 ”。
(1).中决断吉凶之辞。易·繫辞下:“夫,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决断於爻卦之辞则备具矣。” 李鼎祚 集解引 干宝 曰:“断吉凶也。”
(2).泛指决断吉凶的言辞。《水浒传》第一○二回:“尊官莫怪,小子直言,屯者,难也,你的灾难方兴哩,有几句断词,尊官须记着。”
(3).今甲骨学家亦称 殷墟 卜辞中决定吉凶之辞为断辞。
《漢語大詞典》:断谊(斷誼)
以义为准则进行决断。 汉 班固 《典引》:“昭明好恶,不遗微细,缘事断谊,动有规矩。”文选·班固〈幽通赋〉:“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李善 注引 班昭 曰:“至论,谓‘五经’、‘六艺’,所以贵之者,顺天之性也,亦当以义断之,不可贪苟生而失名。”
《漢語大詞典》:剸断(剸斷)
裁决,决断。 唐 高彦休 《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丞相 范阳公 携 ,清苦律身,剸断无滞。”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当大疑难,剸断生杀,神气安閒,无不迎刃而解。”
分類:裁决决断
《漢語大詞典》:骤断(驟斷)
迅速决断。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佛教断肉述义:“佛言不应食狗,诚以事难骤断。”
分類:迅速决断
《漢語大詞典》:干刚
1.谓天道刚健。亦用以称帝王的刚健决断。语出《易。杂卦》:"《干》《坤》柔。"
2.引申指君主的威权。
《國語辭典》:寡断(寡斷)  拼音:guǎ duàn
没有决断力。如:「身为主管,不可遇事优柔寡断。」《韩非子。亡徵》:「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宋史。卷四二五。列传。刘应龙》:「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
分類:决断
《漢語大詞典》:断识(斷識)
决断而有识见。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漢語大詞典》:断察(斷察)
决断,审察。后汉书·酷吏传·王吉:“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姦伏,多出众议。”
分類:决断审察
《漢語大詞典》:颛断(顓斷)
独自决断。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上:“上思 仲舒 前言,使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持斧鉞治 淮南 狱,以春秋谊顓断於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不请者,不奏待报。”
《漢語大詞典》:耳决(耳決)
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宋史·律历志十四:“或得之目击而不及识其全,或得之口授而未能究其误,或求诸耳决而不能究其真。”
《漢語大詞典》:权疑(權疑)
谓决断疑难。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劌,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漢語大詞典》:鉴断(鑑斷)
亦作“鉴断”。 明察决断。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 段公 无鉴断之才,非拨乱之主。” 胡三省 注:“鉴,明也;断,决也。”
分類:明察决断
《漢語大詞典》:克夺(克奪)
定夺,决断。红楼梦第三三回:“大约我近年於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殞轻生的祸来!”
分類:定夺决断
《漢語大詞典》:优游不断(優游不斷)
临事犹豫,不能决断。《汉书·元帝纪赞》:“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孝宣 之业衰焉。”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酺 怒,廷叱之。 称 乃奏 酺 以为怨望。上以 酺 先帝师,优游不断,詔公卿廷议之。”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孝元 固已自知之,卒以优游不断,堕 宣帝 之业,可为来世之永鑑。”
《國語辭典》:优柔寡断(優柔寡斷)  拼音:yōu róu guǎ duàn
行事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这位胡统领最是胆小,凡百事情,优柔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