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宿命论(宿命論)  拼音:sù mìng lùn
认为人生的行为境遇,皆依预定的命运发生,而非人力所能变更的理论。也称为「宿命说」、「运命论」。
《漢語大詞典》:贴巧(貼巧)
谓以桑叶巧盖蚕身,验其食否而决定其是否将登簇。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农蚕:“又六七日为熟巧,为登簇,巧以叶盖曰贴巧,验其犹食者也。”
《國語辭典》:提交  拼音:tí jiāo
提出、送交。如:「他将报告提交上级批示。」
《漢語大詞典》:言听谋决(言聽謀決)
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 绎堂 制府以为能,言听谋决。”
《漢語大詞典》:一锤定音(一錘定音)
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郑九蝉 《能媳妇》:“既然你我都没意见,咱们俩一锤定音。”亦作“ 一槌定音 ”。 朱可 若丁 《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漢語大詞典》:相机而行
意为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动。例如: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三国演义》
《國語辭典》:橡皮图章(橡皮圖章)  拼音:xiàng pí tú zhāng
1.用硬性橡皮所制成的印章。也称为「橡皮戳子」。
2.比喻有名无实的人物。例:「他只是个虚有其位的橡皮图章,毫无参与决策的资格。」
《漢語大詞典》:详夺(詳奪)
审察决定。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小神奉殿下法旨,将这几宗文卷,请菩萨详夺者。” 明 海瑞 《申朱提学道教条》:“为此合行备申,伏乞详夺施行。”
分類:审察决定
《漢語大詞典》:协判(協判)
共同决定。新唐书·房玄龄传:“﹝ 房玄龄 ﹞乃引 杜如晦 协判大计。”
分類:共同决定
《国语辞典》:民族自决(民族自决)  拼音:mín zú zì jué
具有一定程度民族意识的群体,自行决定如何组织自己的政府,不为外人或其他民族干涉。
《国语辞典》:徘徊歧路  拼音:pái huái qí lù
在叉路口走来走去,无法决定去向。比喻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歧」文献异文作「岐」。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岐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国语辞典》:留置观察(留置观察)  拼音:liú zhì guān chá
少年法庭为决定应否为管训处分,认为必要时,以裁定将少年交由少年观护所,施以辅导监督,为相当期间的观察。
《国语辞典》:逻辑主语(逻辑主语)  拼音:luó jí zhǔ yǔ
语言学上指句中由语义决定的主语,与语法上的主语不必相同。如「我把蘋果吃掉了」一句,由语法、语义看,「我」都是主语,但「蘋果被我吃掉了」中「蘋果」在语法上有主语的作用,但「我」才是逻辑主语。
《国语辞典》:临危自悔(临危自悔)  拼音:lín wéi zì huǐ
遇到危难时,才懊悔自己所下的决定。比喻意志不坚定。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缚,方才是临危自悔。」
《国语辞典》:事在必行  拼音:shì zài bì xíng
事情已经决定非做不可。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东周列国志》第六六回:「事在必行,何卜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