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0,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水冲
冲举
冲决
贼冲
冲炎
冲锋
冲激
山冲
冲浪
冲幼
冲深
冲退
当冲
发冲冠
冲佑观
《漢語大詞典》:水冲(水衝)
水流冲向之处。指水流的正面。《汉书·王尊传》:“太守身当水衝,履咫尺之难,不避危殆,以安众心。” 宋 曾巩 《黄河》:“有以为宜空水衝,以纵其决,穿漕渠以通其势者。”宋史·张问传:“ 曹村 、 小吴 南北相直,而 曹村 当水衝,赖 小吴 隄薄,水溢北出,故南隄无患。”
《漢語大詞典》:冲举(沖舉)
亦作“冲举”。 旧谓飞升成仙。 明 袁伯修 《袁宗道传》:“自古之冲举者,岂尽枯槁耶?”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吾冲举有日,弟子中有能举此函者便为嗣法。”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日月湖:“ 季真 曾謁一卖药 王老 ,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貽之。” 清 吴德旋 《书〈抱朴子〉后》:“今曰大药成而白日冲举,寿与天地长久,则曷若朝闻道而夕死之为愈哉。”
分類:飞升成仙
《國語辭典》:冲决(沖決)  拼音:chōng jué
水流冲破堤防。如:「一场豪雨将堤防冲决,造成海水倒灌。」也作「冲决」。
《國語辭典》:冲决(衝決)  拼音:chōng jué
1.水流冲破堤防。如:「豪雨使河水暴涨,冲决土坝,泛滥成灾。」也作「冲决」。
2.比喻突围而出。
《韵府拾遗 冬韵》:贼冲(贼冲)
唐书黑齿常之传:常之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贼冲,乃斥地置烽七十所。
《漢語大詞典》:冲炎(衝炎)
冒着炎热。 清 陈维嵩 《春夏两相期·王家营客店排闷》词:“何事衝炎,爱把软红尘踏。”
分類:炎热
《國語辭典》:冲锋(衝鋒)  拼音:chōng fēng
突入敌阵冲杀。《魏书。卷九。肃宗纪》:「妖党狂丑,必可荡涤。冲锋斩级,自依恒赏。」
《國語辭典》:冲激(沖激)  拼音:chōng jī
冲动愤激。《三国演义》第五六回:「箭疮未愈,因怒气冲激,疮口迸裂,昏绝于地。」
《國語辭典》:冲激(衝激)  拼音:chōng jī
1.引发激动。《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毒已入骨,须静养百日,方可无虞。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
2.冲撞、冒犯。《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庞某不知高低,夜来冲激老爷,被老爷拿了。」
《漢語大詞典》:山冲
方言。山间的平地。《中国歌谣资料·江西民歌〈漆工镇暴动〉》:“东山太阳似火红,革命炮声震山冲。” 靳以 《佛子岭的曙光》:“深山热闹起来了,在山冲里的山坡上,在 淠河 的两岸上,密密麻麻地结着茅屋。”
《國語辭典》:冲浪(衝浪)  拼音:chōng làng
一种利用薄板在海面顺著浪涛滑行的运动。
《漢語大詞典》:冲风破浪(衝風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艨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衝风破浪也。”亦省作“ 衝浪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况因 麟 紱 两儿观光上国,故此鷁舟千里,衝浪长江。”
《漢語大詞典》:冲幼(沖幼)
亦作“冲幼”。 年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成帝 初崩,於时嗣君未定, 何 欲立嗣子, 庾 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 康帝 。”周书·李贤传:“朕昔冲幼,爰寓此州。”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诚冲幼,竟敢将阿姨、阿母残年期望,付诸 沧渤 。”
分類:年幼
《漢語大詞典》:冲深(沖深)
幽深;深奥。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晋 湛方生 《庐山神仙诗序》:“窈窕冲深,常含霞而贮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岫壑冲深,含烟罩雾。”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冲,一本作“ 冲 ”。
分類:幽深深奥
《國語辭典》:冲退(沖退)  拼音:chōng tuì
谦让。《抱朴子。外篇。行品》:「士有含弘旷济,虚己受物,藏疾匿瑕,温恭廉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唐。柳宗元 送严公贶下第归兴元觐省诗序:「吾子以冲退之志,端其趋向,以淬砺之诚,修其文雅。」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当冲(當衝)
在道路的冲要处。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明皇 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衝设祭。”亦指处于斗争的前列。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我常常当冲,至今没有打倒,也可以说是每一战斗,在表面上大抵是胜利的。”
《漢語大詞典》:发冲冠(髮衝冠)
同“ 髮上衝冠 ”。 南朝 齐 陆厥 《临江王节士歌》:“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紈,节士慷慨髮衝冠。” 唐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诗:“ 嬴氏 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髮衝冠。” 明 唐顺之 《岳将军墓》诗之一:“吾生非壮士,於此髮衝冠。” 龚华声 等《普通党员》:“他发冲冠,气冲霄,怒火燃烧;心如割,肠如绞,热泪双抛。”
《漢語大詞典》:冲佑观(沖祐觀)
宫观名。在 福建省 武夷山 。始建于 唐 天宝 年间。历代数易其名, 宋 称“冲祐观”。为道教活动中心之一。 宋 代退职官员常主管观事,以领取半俸。 朱熹 、 陆游 、 辛弃疾 等都先后主管过 冲祐观 。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再主 冲祐观 ,再请老,以直龙图阁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