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块 → 磈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玉版  拼音:yù bǎn
1.古代刊刻文字的玉片。比喻贵重的书籍。《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
2.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纸」。
3.南方人称淡乾的笋为「玉版笋」。
4.拍板的美称。《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版,怜尔妾命薄。」
《國語辭典》:玉版纸(玉版紙)  拼音:yù bǎn zhǐ
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
《漢語大詞典》:玉版鱼(玉版魚)
鳣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鳣鱼:“黄鱼、蜡鱼、玉版鱼……玉版,言其肉色也。”参见“ 玉版 ”。
《漢語大詞典》:颁冰(頒冰)
(1).古代帝王夏天赏赐冰块给群臣。周礼·天官·凌人:“夏,颁冰,掌事。” 郑玄 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大戴礼记·夏小正:“颁冰。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2).指帝王所赏赐的冰块。 唐 韦应物 《冰赋》:“睹颁冰之适至,喜烦暑之暂清。”
《漢語大詞典》:寒片
指冰块。 宋 王禹偁 《东风解冻诗》:“习习气初通,峨峨势自融,渌波归旧水,寒片漾和风。”
分類:冰块
《漢語大詞典》:凌块(淩塊)
冰块。 明 徐复祚《投梭记·赛魔》:“看他冷脸儿似三冬凌块,硬鼻凹似七重铁鎧。”
分類:冰块
《國語辭典》:冰炭  拼音:bīng tàn
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國語辭典》:流澌  拼音:liú sī
1.江河解冻时随水流动的冰块。《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汉。刘歆〈遂初赋〉:「慨原泉之淩阴,激流澌之漻泪兮。」
2.流水。唐。元稹江陵梦〉诗三首之一:「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
《國語辭典》:冰山  拼音:bīng shān
1.冰雪长年不化的大山。
2.浮在海中的巨型冰块,为两极地区冰川末端断裂,滑落海中而形成。
3.比喻不可常久依赖的靠山。犹如冰山,一见阳光,就消失无踪。《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
《國語辭典》:镂冰(鏤冰)  拼音:lòu bīng
雕刻冰块。比喻徒劳无益。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
《國語辭典》:冰雹  拼音:bīng báo
自对流云层中落下的球状或不规则冰块,小若黄豆,大如棒球。多发生于晚春或初夏,并常伴随雷雨而至。强烈的雹暴,往往对农作物、人、畜、建筑物等造成伤害。也称为「冷子」。
《漢語大詞典》:流冰
(1).冰块在河面上漂浮和流动。 元 张翥 《送涂茂才北游》诗:“ 黄河 十月已流冰,暂解行装驻 广陵 。”
(2).在河面上漂浮和流动的冰块。形成于河面全部封冻以前或河流解冻之初。如:春季的洪水和冬季的流冰威胁着造桥的人。
《國語辭典》:冰川  拼音:bīng chuān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本身的压力而变成冰层,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层便形成冰川。也称为「冰河」。
《漢語大詞典》:冰散
如冰块溶化似地溃散。 汉 蔡邕 《黄钺铭》:“治兵示威,戎士角跃,旌旗曜日,金鼓霆奋,守有山岳之固,攻有必克之势。 羌 戎 受首于西疆, 百固 冰散于东邻。”《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岳立鴟跱,偏师才指,涣同冰散,此又王之功也。”
《国语辞典》:底冰  拼音:dǐ bīng
堆积在河底的海绵状冰块。也称为「锚冰」、「地冰」。
《国语辞典》:复冰(复冰)  拼音:fù bīng
二冰块相接被压时所起的现象。因受压力作用,接触处的冰点降下,故冰化为水,水向外流,压力因而减小,于是残留的水层复结为冰,遂合成一块。
《国语辞典》:冰枕  拼音:bīng zhěn
内装冰块的不漏水袋子。置于发烧者头部,可助退热。